浅谈小麦生产现状与栽培技术体系的形成发展及其战略性意见.docVIP

浅谈小麦生产现状与栽培技术体系的形成发展及其战略性意见.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小麦生产现状与栽培技术体系的形成发展及其战略性意见.doc

浅谈小麦生产现状与栽培技术体系的形成发展及其战略性意见   [摘 要] 本文系统论述了山西小麦生产现状、栽培技术的形成与发展,明确了山西各大麦区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山西小麦发展的前景,提出了山西小麦实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战略性意见。   [关键词] 小麦 生产现状 栽培技术 战略性意见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5-0203-01   前言   小麦是山西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根系发达,抗旱性较强,适应性广,在水地、旱地和丘陵山区均可种植,种植遍布全省,其主要产区在山西省的南部和中部。上世纪末以来,随着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小麦面积呈缩小趋势,特别是在北部春麦区和中部丘陵山地冬麦低产区。但其仍是山西的主要粮食作物。基于以上原因,分析山西小麦生产现状,回顾栽培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提出山西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的战略措施,对指导山西小麦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山西小麦生产现状及栽培技术不同发展阶段的回顾   1.1 山西小麦生产现状   1.1.1 小麦面积呈递减趋势   相当长时期里,全省小麦面积约占全省总播种面积的23.4~26%,基本稳定在25%左右,约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1/3。90年代中后期,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单产的提高、种植结构的调整,小麦面积基本稳定在93.3万公顷左右。1998年后,小麦面积较大幅度连续下降,至2003年小麦面积下降到历史最低点,仅有66.7万公顷。随着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与实施,2004年小麦秋播面积回升到72.5万公顷,但与前90年代中后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1.1.2 小麦总产增长势头减缓   从1954年总产60.7万吨到90年代中期的295.1万吨是在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保持增长的势头,主要依赖单位面积产量的不断提高。   1.2 山西小麦栽培技术不同发展阶段的回顾   1.2.1传统栽培技术改造阶段   1949年前,山西小麦的传统栽培技术是以浅耕、少肥、大行距稀植为主要特点。耕层深度只有10~15cm,施用有机农家肥且用量不足,每公顷播种量一般为45~60kg,行距40cm左右。建国后,农业科技工作首先对整地、施肥、播种期、播种量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群众经验,进行总结和示范推广,形成了“选用良种、培养地力、缩小行距、保证全苗”、“轮作倒茬、普及良种、条播密植、加深耕层”等增产经验。   1.2.2典型丰产栽培经验的总结和推广阶段   60年代,根据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指导的原则,在各产麦区出现了高产典型和样板。如晋南小麦生产“十杆旗”,晋中水地区 “发展水地、小畦浇灌、应用农业机械、精细管理”的经验。晋南旱地区推广了 “防旱保墒、养猪积肥、精细管理”的经验。临猗县推广“麦豆轮作、麦田施用磷肥”丰产经验。   2 山西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晋南旱垣、丘陵旱作小麦栽培区   本区旱地麦田约26.7万公顷,占南部中熟冬麦区面积的60%,主要布在盆地周围的中条山、吕梁山、太岳山的山前丘陵和峨嵋岭台地,一般单产在2250~3000kg/hm2左右,产量低而不稳。存在主要问题有:① 干旱严重,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小麦关键生育时期严重缺水,特别是拔节前后及抽穗扬花期的干旱,限制了旱地小麦的穗数和穗粒数及千粒重。② 土壤瘠薄、投肥不足、氮磷比失调,在旱年减产幅度大,丰雨年也因投肥不足不能高产。   2.2 中部河井灌栽培区   我省中部的晋中、长治、太原、吕梁区平川县和忻州盆地的河井水灌溉区麦田约6.7万公顷左右。井灌区小麦产量一般在3750~5250 kg/hm2。生产中主要问题:①缺乏适应生产发展的高产优良品种,混杂退化严重,急需用抗倒高产品种更换。②盲目增施氮肥,致使倒伏面积增大,肥料利用率下降。   2.3 北部春麦栽培区   北部春麦包括雁北、朔州、忻州三个地方,小麦面积在4万公顷左右,87%集中在水地种植,单产幅度在2250~6000kg/hm2,一般3000kg/hm2。   分布区域广,单产水平极不平衡。生态类型与年度间气候类型的差异大,天气干旱,灌溉条件差、品种单一退化,栽培水平参差不齐。雁北地区盐碱地面积达16.1万公顷,占山西省盐碱地面积的50%。已有11.3万公顷盐碱地得到初步治理。但盐碱地春小麦苗期死苗问题仍较严重,再加上连续种植小麦引起的土壤碱化,致使小麦单产得不到提高,单产一直排徊在1500~3000kg/hm2左右。   3 山西小麦发展对策与意见   3.1 按市场需求调整总产量,发挥小麦品质优势,主攻单产,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促进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上世纪末,市场主导下的小麦生产面临成本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