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5赤字、公债、财政政策预算.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4-15赤字、公债、财政政策预算

14 赤字、公债与财政政策 张馨 财政理论研究 14 赤字、公债、财政政策 目标 了解财政收支对比关系 了解公债的产生与发展 了解公债理论的演变 了解关于李嘉图等价定理的争论 了解财政政策基本原理 14.1 政府收支对比关系 14.1.1财政平衡公式 (1)1953-1993年的财政平衡公式 财政盈余或赤字=(经常收入+公债收入)-(经常支出+投资支出+公债还本付息支出) (14-1) (2)1994年至1999年的财政平衡公式 财政盈余或赤字=经常收入-(经常支出+投资支出) (14-2) 14.1.1财政平衡公式 (3)2000年开始的财政平衡公式 财政盈余或赤字=经常收入-(经常支出+投资支出+公债利息支出) (14-3) 14.1.2 财政赤字的弥补 动用结余 发行货币(向中央银行透支) 发行公债 增加税收 14.1.3 中国的财政赤字 14.2 公债 14.2.1 公债的含义 (1)公债是一种信用性质的财政收入,体现着有借有还的信用特征 (2)公债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一种信用的重要形式 (3)公债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 14.2.2 公债的产生与发展 (1)早期公债 (2)现代公债及其发展 14.2.3 公债的种类 (1) 国内公债与国外公债 (2)中央公债与地方公债 (3) 短期公债、中期公债与长期公债 (4)直接显性公债和直接隐性公债,或有显性公债和或有隐性公债 (5) 自由流通公债和非自由流通公债 14.2.3 公债的结构 (1) 公债的期限结构 所谓公债的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的公债在公债总额中的构成比例。 (2)公债的持有者结构 公债的持有者结构,也称公债的资金来源结构,它是指在公债总额中不同性质的承购主体持有公债的构成比例。 14.2.3 公债的结构 (3)公债的利率结构 所谓公债的利率结构,是指不同利率水平的公债在公债总额中的构成比例。 14.2.4 公债的发行 (1) 公募法 所谓公募法,指政府或受政府委托的部门向社会公众募集公债的发行方法。 (2) 包销法 所谓包销法,又称为承受法,是指政府将发行的债券统一售与金融机构,再由金融机构自行发售的方法。 14.2.4 公债的发行 (3) 公卖法 所谓公卖法,又称出售法,是指政府在证券市场以公开出售的方式发行公债的方法。 14.2.5 公债的偿还 (1)公债的偿还方法 一是买销法。买销法也称收买偿还法、市场偿还法,是由政府按照市场价格在证券市场上买进政府所发行的公债,此时政府公债的偿还就通过市场交易得以完成。 二是比例偿还法。比例偿还法是指政府按照公债的数额,分期按比例偿还。 14.2.5 公债的偿还 三是抽签偿还法。抽签偿还法是指政府通过定期抽签确定应清偿的公债的方法。 四是一次偿还法。一次偿还法是指国家定期发行公债,在公债到期后,一次还清本息。 (2)公债偿还的资金来源 政府公债的偿还,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来源。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预算盈余、预算列支、发行新债还旧债以及偿债基金等。 14.2.6 公债市场 (1) 公债市场概述 (2)中国公债市场的建立与发展 (3)中国公债市场的进一步完善 1)公债利率要市场化 2)调整公债的结构 3)公债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14.2.7 公债的负担 第一,政府的债务负担问题。 第二,纳税人的公债负担。 第三,公债的代际负担。 14.2.8 中国公债简况 (1)1950年代,当时先是发行了公债,但到1950年代末就不再发行了。 (2)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恢复了公债,但先是国外借款,然后才是国内公债的恢复。 (3)恢复后的公债也是呈阶段性逐步增长,到2003年已经年发行量超过了6000亿元。 14.3 公债理论的发展 14.3.1早期公债理论:利弊之争 公债有害论 公债无害论 公债两重性理论 14.3.2 李嘉图等价定理 (1)定理的提出 如果为了一年的战费支出而以发行公债的方式征集2 000万镑,这就是从国家的生产资本中取去了2 000万镑,每年为偿付这种公债利息而征课的100万镑,只不过由付这100万镑的人手中转移到收这100万镑的人手中,也就是由纳税人手中转移到公债债权人手中。实际的开支是那2 000万镑,而不是为那2 000万镑必须支付的利息。付不付利息都不会使国家增富或变穷。政府可以通过赋税的方式一次征收2 000万镑;在这种情形下,就不必每年征课100万镑。但这样做,并不会改变这一问题的性质。(李嘉图,1962,208页,) (1)定理的提出 李嘉图表达了政府征税与举债在经济影响上是一样的思想。当然,李嘉图说课税与发债一样,并不等于他主张发债。他认为发债会助长政府的浪费心理,所以他反对发行公债。 现代版的李嘉图等

文档评论(0)

busuan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