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砚山县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技术.doc
砚山县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技术
[摘 要] 为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必须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治。介绍水稻常见病虫害发生、危害特点、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以期达到安全、优质水稻生产的目的。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 症状 农业防治 药剂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076-01
水稻作为砚山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常年在14万亩,总产量在6770万公斤,病虫害发生面积26.9万亩次。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了保证粮食安全生产,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所以必需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治。
1 稻瘟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1.1 稻瘟病分类
苗瘟 主要是由种子带菌引起,初期在芽和芽鞘上出现水渍状斑点,随后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色,严重时病苗枯死。潮湿时,病部可长出灰绿色霉层。 叶瘟 苗期和成株期的叶片上都可以发生,感病初期叶片上呈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并很快扩大。一般在分蘖盛期大发生。 节瘟 主要发生在穗颈下第一、二节上,初为褐色小点,以后环状扩大整个节部。病部凹陷缢缩,容易折断。 穗颈瘟 发生在穗颈、穗轴或枝梗上。初期病斑呈水渍状黄褐色小点,逐渐围绕穗颈、穗轴和枝梗向上、向下扩展。穗颈瘟发病早的形成白穗,发病迟的则谷粒不包满。谷粒瘟 发生在谷壳和护颖上。病斑呈椭圆形,中部灰白色,逐渐延伸及整个谷粒,造成暗灰色或灰白色的瘪谷。稻瘟病无论在任何部位发生,其诊断要点是病斑具明显褐色边缘,中央灰白色,遇潮湿条件 ,病部产生灰绿色霉状物。
1.2 发病条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谷、病稻草上越冬。成为来年诱发稻瘟病的初次侵染源。带病稻种播种后容易引起苗瘟;在稻草或杂草上越冬的病菌会在第二年气温回升时产生大量孢子,随风、雨飞散到秧田或本田形成叶瘟。如果防治不及时,病菌又向四周传播进行再侵染。一般病菌侵入4-6天后出现新病斑。条件适宜时,短时间内病害即可流行成灾。
1.3 防治方法
(1)选用良种 在选择品种的时候要因地制宜选择高产抗病品种。(2)种子处理 用40%多菌灵悬浮剂稀释800倍,以1千克药液浸1千克种子,浸种48小时后洗净催芽。(3)清除田间病稻草,减少侵染源。(4)药剂防治 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当中有三个时期最容易感病:一是幼苗3―5叶期,二是分蘖盛,三是孕穗期,因为这三个时期组织细嫩,有利于病菌侵入。因此,施约时要注意这三个时期。防治苗瘟或叶瘟要掌握在发病初期用药,及时消灭发病中心;防治穗颈瘟要在抽穗和齐穗时各喷一次药;若长期阴雨、水稻嫩绿、叶片上不断出现新病斑,可在水稻灌将期再喷一次药。常用药剂有三环唑、春雷霉素、灭稻瘟一号、稻瘟净等。
2 水稻纹枯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2.1 症状
开始发病时在稻株基部(靠近水面)的叶鞘上产生灰绿色病斑,随着病菌的侵染,病斑逐渐增多,并连成一块像云彩一样的花纹。当叶鞘受害重时,叶片枯死,假如病菌继续侵入茎内,引起茎部软腐倒伏。叶片发病与叶鞘发病病斑相似,但形态较不规则。叶片发病重时病部呈浅绿色,似开水烫过,叶片很快青枯腐烂。
2.2 发病条件
菌核在稻桩或土壤中越冬,或在病稻草上存活。水稻收获时大量菌核落入田中或遗留在稻桩上,灌溉时菌核浮于水面上,插秧后随水漂流的菌核附在稻丛基部叶鞘上,侵染水稻。当田间菌核数量大时,增加了侵染机会,则发病重。
2.3 防治方法
(1)减少菌源 在秧田或本田灌水翻犁耙平时,大多数菌核浮在水面上,混杂在“浪渣”内,被风吹到田角田边,可用布网或密簸箕等工具打涝“浪渣”并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2)加强肥水管理 要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或晚施氮肥,以免造成稻株浓绿徒长,抗病力低。做到施足基肥,追肥早,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搞好氮、磷、钾能合理搭配使用。(3)药剂防治 一般在水稻分蘖盛期至孕穗初期,丛发病率为10%―15%时用药效果较好,常用的药剂有井岗霉素、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纹枯灵等。
3 白叶枯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3.1 症状
白叶枯病是水稻上常见的一种病害,被害稻叶枯焦,影响光合作用,造成谷粒不饱满,米质变劣,一般减产5―10%,严重时可达30%。
3.2 发病条件
不同品种对白叶枯菌系的反应不同。一般粳、糯稻较感病;叶片窄或直立型比宽叶或下垂叶片品种抗病,同一种品种不同生育期抗病性也有差异。苗期至分孽期较抗病,分蘖末期抗病力逐渐降低,孕穗、抽穗期最易感病。
3.3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种植的抗病品种是防治白叶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2)减少病菌来源 避免病稻草还田;防止病田水流入无病田块。另外可用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