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树草原生物多样性.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稀树草原生物多样性.doc

稀树草原生物多样性   【摘 要】 稀树草原生态系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目前,自然状况保持良好的稀树草原主要分布于非洲、其次是南美巴西草原和澳大利亚北部草原,亚洲分布非常少,印度有一些,中国分布更少,主要在海南西南、滇南河谷、内蒙。内蒙古高原分布的温带榆树稀树草原生态系统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一种特殊的稀树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稀树草原生态系统对于认识其形成、演化、植被分布、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都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稀树草原 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可持续利用 温带榆树稀树草原   【Abstract】 Savanna ecosyste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cosystems in the world. Large, tropical savannas grow in Central America, Brazil, Africa, southeastern Asia and Australia. Temperate savannas are found in the United States, Canada, Mexico and Cuba. Temperate Ulmus pumila sparse forest grassland ecosystem in Inner Mongolia Plateau is a special savanna ecosystem in China,and even in the world. Its study is of significance in deeply understanding the formalization, evolution and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the savanna ecosystem, and favoring its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Key words】 Savanna; Ecosystem; Biodiversity; China temperate Ulmus pumila savanna   稀树草原(savanna)是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由大面积连续的草本植物以及夹杂其间的树丛和灌木丛构成,占据整个地球表面生态系统的1/5左右。目前,自然状况保持良好的稀树草原主要分布于非洲、其次是南美巴西草原和澳大利亚北部草原,亚洲分布非常少,印度有一些,中国分布更少,主要在海南西南和滇南河谷,内蒙也有一些。稀树草原生态系统自然条件迥异。如亚热带稀树草原冬季极端温度接近霜冻;而在热带稀树草原温度无明显季节性。在旱季,温度介于0℃和20℃,在雨季则介于20℃和30℃。与之类似,年平均降水量(MAP)也随地区变化,一般都在200至1500毫米之间,但是干旱地区变化幅度更大(沃克,1985;Solbrig等,1997)。在热带稀树草原有明显的干湿季,北半球从4月到9月,南半球是10月到次年的3月。稀树草原的土壤各异,有贫瘠的沙土和相对肥沃的粘土。   气候性稀树草原植被在非洲东部和撒哈拉大沙漠南部发育最典型,是热带两种地带性植被之间的过渡类型。savanna最初是指非洲的稀树草原。这类地区年降雨量虽在500毫米以上,但在持续2~7个月的干旱期降雨量甚微,限制植物生长。在群落中,粗硬的多年生禾草,如须芒草属(Andropoon)、 黍属(Pancum)等占据优势。草高1~2米,个别种类如象草(Pennsetum purpureum)可达5米。雨季草类生长旺盛,但密草丛间时有裸地出现;旱季草枯,转入休眠。散生的乔木通常低于15米,株间距约15~20米,具有旱生形态或旱季落叶特征。其中形态奇异的伞状金合欢(Acaca sprocurpa)和猴面包(Adansonad tata)成为非洲稀树草原的标志。澳大利亚海岸森林带向内陆过渡为气候性稀树草原,散生有能适应较长旱季的桉树属(Eucalptus)乔木。印度半岛和中印半岛内陆也有气候性稀树草原分布。   南美洲的稀树草原虽然也受到干湿季节变化影响,但其中很大部分属于受土壤制约的类型。如奥里诺科河流域地表下砖红壤型风化壳阻碍乔木根系下扎,只有少数裂隙成为疏生乔木吸收深层水的孔道,形成里雅诺群落;巴西地盾上土壤过于贫瘠, 致使树木稀少,形成禾草为主的坎普群落。   1 稀树草原的成因   从全球范围来看,稀树草原的植被构成因不同的地貌特征和植物区系而有所不同(科尔,198)。在内陆地区,植被结构和植物区系组成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地形和地貌。对比各洲发现,稀树草原在土壤类型和气候变化的范围上非常相似,故可推断稀树草原的类型主要由各地区土壤和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