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自然写生 用画笔和大自然对话.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然写生 用画笔和大自然对话.doc

自然写生 用画笔和大自然对话   记录物种行为,归纳自然信息   现如今,自然出行越来越被大众熟知,涉足山野林间,学习辨认周边的花木鸟兽已慢慢成为一种时尚。望远镜、照相机、高档的图鉴似乎都成了自然出行的必备工具,现代化的工具成就了快节奏的认知过程。和照相机相比,绘画似乎成为低效、高耗能的记录方式,因而被接受和运用得并不多。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手绘在自然认知过程中已经被淘汰。相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写生记录的重要性和优势,它能帮助并督促我们更透彻地观察物种,通过简单速涂的形式对观察到的场景进行信息归纳整理,我们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种,认知自然。   【颐和园看鸭】   在北京越冬的秋沙鸭主要有普通秋沙鸭和白秋沙鸭两种。冬季里,我在颐和园中的一小块不冻水域观察到了普通秋沙鸭、白秋沙鸭和普通的绿头鸭一起觅食休息的场景。   在同一片水域观察,能更好地体会到秋沙鸭和绿头鸭这样的河鸭属种类的体型差异――身体更长,而且在游泳的时候吃水更深。而且,因为足部的位置更靠后,它们也几乎没法像绿头鸭那样单足站立休息,而更多的是漂浮在水面或者伏卧在冰面上休息。   与秋沙鸭相反,赤麻鸭显出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它们属于麻鸭属,不是专为潜水而生,足更为强壮,行走更多,足的位置也相应更靠近身体中部,能稳稳地支撑住身体。这几只赤麻鸭飞临落到水面后,先是在水草丰美的地方埋头大吃,而同一片水域中的秋沙鸭则忙着潜水捕鱼。   观察期间,一只雌性普通秋沙鸭捉到一条大鱼,躲过了同类的追抢后,迅速将其吞下,但因为鱼太大,挤在食道里在脖子上形成一个大“疙瘩”。吃饱喝足后,这些鸭子们梳理一番便各自睡去。赤麻鸭能轻松地单足支撑,埋头大睡。   普通秋沙鸭和白秋沙鸭在一起时,因为体型优势,普通秋沙鸭在地盘竞争和食物争抢中具有绝对优势。它们一旦都吃饱了,冲突便减少很多,各自在水面上埋头大睡起来。不过风浪并没有让它们静止不动,而是漂来漂去。当一只雌性普通秋沙鸭和一只雌性白秋沙鸭正好同时出现在望远镜视野中的时候,我终于看清两者的体型差距,并迅速记录下外形。随后,它们漂散开,我通过对它们进行单独跟踪填补完了细节。这张写生直观地展示了两者体型的差距和羽色的差异。一阵风掠过,普通秋沙鸭头部吹散开的羽毛也为画面增添了更多的戏剧性。   观察为本,整体认知   野外写生,其实更多的时间是在观察。   观察不是无用功,就算没有成功的画作,也能受益匪浅。观察时眼睛会摄入连续动态的信息给大脑,让记忆中存留下动态影像,对于科普插图制作来说也是益处多多。其实在很多自然类的科普插图创作过程中,都需要搜集图片素材作为参考。但照片提供的是定格的画面,如果生搬,很难找到最适合表现要表达意思的照片,容易造成画面不贴切或者画得别扭(暂不提版权问题之类是否合法),所以二次加工改造是非常必要的。这时,平时观察写生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换句话说,观察的时候,即便仅仅观察了1分钟,而1张照片就算用1/125秒的速度拍摄的,那这1分钟的观察就涵盖了125×60张图片的信息。   当然,这个说法极度夸张了,人脑不可能像相机那样把每次定格的画面都记录下来,而且1秒125张的速度早已超过人眼对运动画面的拆分能力。但在观察连续的动态过程中,对被画体体态结构的变化、行为的特征等都有了一个整体的认知,这是单独照片无法弥补的,所以一切以观察为本。   【写生戴胜】   在一次对戴胜的写生中,由于多起不可控的意外事件发生,导致最后没能画出一幅较为完整的作品,只做了几个铅笔姿态稿和一张水彩氛围图(上),仅仅记录下了戴胜在草丛中觅食时时隐时现的冠羽,不过依然对我日后的插图创作帮助很大。写生的那一整个下午,我都在用望远镜观察戴胜觅食时候的姿态,看它的觅食方式、到底吃的是什么。恰恰这些看似花边的信息,在我创作《冬季戴胜觅食土壤昆虫》(右)时,发挥了重大指导作用:   参考了若干照片后,我将不同照片中可用的因素进行组合,然后再根据写生观察时的记忆筛选各种姿态构图方案,最后选择将后颈背部做一些“僵硬”的处理,以便让姿态显得更有头向下压的力度。而戴胜的喙只将尖端部分插入地面,这样比插入一大半或者全部更显得有内在的势能张力。相对应的,跗跖部分和身体的角度画得较小,以便符合正在用力的感觉。如果画得较直,力度就全“卸掉”了。这些感受都是来自于实地的观察,当然不可避免地可能会出现错误,但观察越多越久,就越能保证合理性。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有朋友问过:大汗淋漓的盛夏,冻得瑟瑟发抖的寒冬,干吗要外出实地写生?我的感受是:拿着画笔的手在经大脑的调控操纵作画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大脑的作用,而第一现场的直接感受将非常明显地左右大脑的指导作用。有时,闭门造车搞创作容易制造类似“白天不懂夜的黑”“站着说话不腰疼”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