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凝聚态物理的起源
凝聚态物理学是当今物理学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据70年代中期的调查统计,凝聚态物理学年发表论文数居首位,占物理学论文总数的三分之一;从事凝聚态物理研究的人数也居首位,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一;而从60年代末到80年代末,获诺贝尔物理奖的人数中,从事凝聚态研究的人数,超过了研究粒子物理的人数,接近总人数的一半,也居首位。凝聚态物理学得以迅猛发展,首先表现在其研究对象的开拓上。在由原来传统的三维周期性结构,向着低维甚至非周期结构的发展中,所涉及到的理论也逐渐地趋于深化与成熟,从30年代的晶体结构分析的唯象理论与固体的比热理论、金属自由电子论和铁磁性理论,发展到30年代后的能态理论、电子衍射和X射线衍射的动力学理论,以及点阵动力理论。60年代以后,在凝聚态物理学中,对称性破缺理论又占据了中心地位。以它为基础,建立了能态、元激发、缺陷及临界区域四个层次。与之相应,各种有序态的序参量、广义刚度、标度不变性、自相似结构等一系列新的概念随之诞生。此外,大量非线性课题相继出现,使凝聚态物理不仅在深度及广度上冲破了传统固体物理学,而且向着更深层次与更大的范围蓬勃发展。90年代所兴起的纳米物理学,又成为凝聚态物理的一个新的世界性研究热点。纳米粒子与一般尺度物体相比,在力、热、电磁和光等方面具有显著不同的特性,它们不仅成为未来新材料研究的基础,而且也为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上展开了一个新的层次,与此相应兴起了介观物理学的研究。当今凝聚态物理学已成为物理学最活跃的前沿领域,它不仅突破了传统固体物理学,使研究对象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又由于许多有价值的发现出现在相互交叉的学科领域,它又对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显现出强大的活力。它的实验手段、理论概念与技术不断地向着化学物理、生物、地球物理、天文、地质等领域渗透,从 DNA晶体结构到地球板块驱动力的研究,从量子电子器件的机理到新材料的研制,无一不与凝聚态物理学有关。凝聚态物理在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中,正在显示出日益强大的影响力。学科研究范围凝聚态物质的原子之间的结构、电子态结构以及相关的各种物理性质。 研究领域包括固体物理、晶体物理、金属物理、半导体物理、电介质物理、磁学、固体光学性质、低温物理与超导电性、高压物理、稀土物理、液晶物理、非晶物理、低维物理(包括薄膜物理、表面与界面物理和高分子物理)、液体物理、微结构物理(包括介观物理:)与原子簇)、缺陷与相变物理、纳米材料和准晶等。一)高临界温度超导研究 1.高温氧化超导材料的发现与超导机制的研究 迄今为止,已有5位物理学家由于超导电性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他们是:1957年提出BCS超导微观理论的美国物理学家巴丁(J.Bardeen)、库珀(L.N.Cooper)、施里弗(J.R. Schriffer),于 1972年获奖,从理论的提出到获奖时隔 15年; 1960年发现单电子超导隧穿效应的美国物理学家贾埃佛(J.Giaever);1962年预言约瑟夫森效应的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森(B.D.Josephsen),他们时隔11年后,于1973年获奖;1986年,在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苏黎士研究室工作的瑞士物理学家缪勒(K.A.Muller)和他的学生、德国物理学家柏诺兹(J.G.Bednorz)发现Ba-La-Cu-O系统物质的高温超导性,于1987年获奖。他们的这一工作,如此快速地得到了诺贝尔评奖者的承认,这在诺贝尔颁奖历史中是极为罕见的,由此看出柏诺兹和缪勒工作的重要意义。 伴随着超导临界温度提高到液氮温区以上,超导技术的应用发生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超导技术的影响,很快地波及到了电力工程、电能输送、电动机与发电机的制造、磁流体发电、超导磁悬浮列车、超导计算机、超导电子器件、地球物理勘探、地质学、生物磁学、高能加速器与高能物理研究等多种领域与学科。尽管高温超导体在实用上仅只处于开端,但它的远大前景已经展现出来了。1986年以来,瑞士、美国、***、中国等国的科学家们,相继发现了多种高温氧化物超导材料。这些发现,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目前,超导体的零电阻转变温度已经达到上百K。但是,这主要是实验物理学家的探索成果,在理论研究方面,仍还没有给出一种圆满的解释。超导理论研究与超导实验研究的飞速发展极不相适应。从这一角度看,高温氧化物超导材料的发现,无疑也是对超导理论研究的巨大冲击。 BCS理论是第一个成功的微观超导理论。它很好地解释了大多数元素的超导性质。这一理论的出发点是电声子的相互作用。两个电子由于交换虚声子而产生引力,当这一引力超过库仑斥力时,电子双双地结成库珀对。库珀对的行为就像一个松散结合的大分子,它们在空间延伸的范围远大于晶格常数。成千上万个库珀对相互交叠,使电子系统获得某种“整体刚性”,它们能克服个别散射事件造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