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总 论
1.1 地理位置和区域经济地理特点
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铁矿区位于重庆市巴南区110°方向、直距28km(矿区中心点),行政区划属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06°46′00″~106°47′30″,北纬29°13′30″~29°18′00″。
巴南~南川干线公路由矿区中部经过,另有乡村公路与矿区连接。拟建矿井工业场地位于干线公路旁,距重庆市中心公路里程60km,距重庆钢铁集团公司里程40km,矿区交通方便,详见图1.1。
图1.1 矿区交通位置图
本区地形地貌属“川东平行岭谷区”。背斜轴部溶蚀成狭长的槽谷地形,向南紧闭,向北张开。背斜两翼地势陡峻,形成峻岭。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总的形态形成“两岭一谷”的地貌景观。
区内气候温和,湿度大,夏季炎热,雨量充沛,最高气温40.1℃,最低气温1.31℃,历年年平均气温18.6℃,最大降雨量1357.6mm,年平均降雨量1109.8mm,雨季集中在5~9月份,占年降雨量68.8%。
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仅有接龙河从矿西侧经过,流量小,对矿床无影响。
区内为汉族居民稀疏分布,以农业为主,经济状况一般。但该矿区紧邻重庆主城区,经济区域优势明显,能源、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完善,矿山建设的内外部条件良好。
1.2 设计的基础资料和依据
(1)重庆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关于《关于重庆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接龙铁矿恢复建设工程设计的委托书》;
(2)四川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六○七队1978年3月提交的《四川省重庆市接龙铁矿详细勘探报告》以及四川省矿产储量委员会以川储785号文《重庆市接龙铁矿区详细勘探报告审批决议书》的函;
(3)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意见,渝(巴)环评审(2004)39号;
(4)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批准书,渝(巴)环准(2004)093号;
(5)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重钢集团矿业公司恢复接龙铁矿生产建设的复函,渝国土房管〔2004〕541号;
(6)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2004年9月7日,划定矿区范围批复,〔2004〕120号;
(7)重庆市巴南区发展计划委员会,巴南渝计发〔2003〕166号文件《关于同意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铁矿项目立项的批复》;
(8)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2004年8月25日,重庆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审批表;
(9) 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总公司川东南地质大队2004年7月提交的《重庆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巴南区接龙铁矿开发利用方案》;
(10)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2004年9月提交的《重庆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巴南区接龙铁矿开发利用方案安全预评价报告》;
(11) 重庆大学2004年11月提交的《“重庆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接龙铁矿开发利用”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12)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綦江铁矿提交的《竖式焙烧调试报告》;
(13)綦江铁矿焙烧磁选技术攻关项目组提交的《綦江式铁矿石中性焙烧工业试验报告》;
(14)2005年矿冶研究院提交的《綦江式铁矿石选矿试验研究报告》;
(15)业主提供的与设计有关的图纸资料等。
1.3 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本次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生产工艺正规化、生活设施社会化、劳动用工市场化的办矿模式。
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依据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少投入,多产出,建设周期短,应尽量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建设一个技术先进,工艺可靠,建设周期短,达到设计规模的地下矿山;
(2)采用国内外较为成熟的先进技术、生产工艺及设备,建设一个高效率、高效益的矿山;
(3)走以矿养矿,滚动发展的矿山建设之路;
(4)产品按现市场价进行经济评价;
(5)尽可能少占农田,少拆民房。
1.4设计任务及设计分工
设计任务是重庆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接龙铁矿年产40×104t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主要包括井下采矿、开拓运输、通风系统、供电、给排水、焙烧工艺、选矿、废石场、尾矿及其它地面配套工程。
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负责总体设计,即除焙烧部分其它所有工程设计。重庆钢铁集团设计院矿业设计所负责焙烧部分设计,包括破碎筛分、焙烧工艺、设备、给排水、土建部分等。
1.5 建设条件
1.5.1 资源条件
1971年至1978年,四川治金地质勘探公司六○七队以扩大矿区规模为目的进行了详细勘探,获得铁矿石资源储量合计3314.4×104t、表外矿石资源量63.5×104t,已获原四川省矿产储量委员会审查批准,资源可靠。
1.5.2 开采条件
主矿体主要以单一的层状、似层状产出,矿体有分枝复合现象。矿体形态简单,连续性好,层位稳定。矿体倾角20~80°,多数50~70°;矿体平均厚度2.3m,矿石抗压强度1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