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历史论证题考查能力的“变”与“不变”1研讨.doc

历史论证题考查能力的“变”与“不变”1研讨.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国卷历史论证题考查特征的“变”与“不变” 王 生 【关键词】论证题 特征 教学启示 全国文综卷历史论证题(第41题)一直倍受师生的瞩目,今年高考过后,再次受到热议。师生叫苦不迭,直呼“又白白准备了一场”。甚至有人据此得出这样的结论:这道题目的变化过于频繁(每年一变),令我们的备考迷失了方向,这是导致学生成绩低迷的重要因素。果真如此吗?细究下来,我们就会发现,每年发生变化的仅是题目的命制形式和作答要求,而其中所考查的学科素养和基本能力却一直没有发生大的改变。本文拟就此问题做一探讨,期望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为便于论证起见,我们先将全国课标卷“历史论证题”(第41题)做一简单的梳理如下(具体内容略): 年 份 试题内容(素材) 试题设问 2010年 明清时期中国与中世纪晚期英国纺织业生产状况的比较。 “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评析冲击—反应模式。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英国王宫首相官邸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提取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要求考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据反馈,有的学生答非所问,只能简单地罗列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能准确理解出题目的情境信息。这个公式所阐释的是科学技术对于提高生产力的贡献,科学技术可使生产力各要素的效益发生增殖(代数性倍增),在论述的过程中,需要做出相关的对比分析。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工人技师创制出的“织机”取代了传统的织布机,使人类直接参加劳动的手被“解放”出来,扩大了产量,降低了产品成本,这是对纺织领域生产力的初步增殖;随之,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与工作机连接在一起,使工作机获得了更为强大、持续而稳定的动力,使人类第一次完成了以热力代替人的体力的革命性飞跃,这是纺织领域生产力的再度增殖。1870年以后,几乎所有的工业都受到科学技术的重大影响。由于利用了电并发明了主要使用石油和汽油的内燃机,动力工业被彻底改革,这带来了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使人类在材料领域从“棉花时代”发展到“钢铁时代”,标志着现代工业的崛起。这是科学技术增殖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具体体现。不一而足。就本题的设问和作答而言,要求“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证”,只要“认可”其中的一个关系,并进行合理的论证即可。当然,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公式,比如,科学技术对于生产组织形式、生产关系、世界贸易体系等等的影响。而2015年的全国Ⅱ卷题目情境,与此有所不同,题目提供了一份表格: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1950 1995 2000 2008 元旦 1 1 1 1 春节 3 3 3 3 劳动节 1 1 3 1 国庆节 2 2 3 3 星期日 1 1 1 1 星期六 — 1 1 1 清明节 — — — 1 端午节 — — — 1 中秋节 — — — 1 题目的设问是“(该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从表格内容来看,新增加的节假日项目名称及内涵、节假日天数的调整、不同时代(年份)所对应的节假日及其天数等等,都是重要的情境信息。学生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纵横观察和提取,并结合时代背景(所学知识),针对其中一种变化趋势的成因进行“说明”,而不需要“论证”。题目中的这些情境信息,对学生答题的路径、范围、内容及规范性等都作出了明确的界定,是需要准确解读的。 题目情境中也蕴含着深刻的主题立意,需要考生进行揭示。对题目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是一种低层次的复述,而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形成深刻的历史认识,则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深入分析这6年的高考题目,我们会发现,每道题目都蕴含着一个深刻的主题,依次是:“生产要素发展成为变革社会的生产方式是受制于社会条件的”(2010年);“不同文明之间是相互融合与影响的”(2011年);“中国近代化的动力类型是外塑基础上的内源型崛起”(2012年);“行政区划的依据应因时而变,建筑是政治制度文化的一种外显形式”(2013年);“国共两党及其军队都是抗战的主力,世界近代史亦即全球化的历史”(2014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节假日的变化折射着时代的变迁”(2015年)。这是运用史观统领历史分析的结果,也是区分学生历史理解水平和层次的重要标志。如果考生能够形成这些主题立意进行分析和论证,其答案就有了“灵魂”。 2、深入理解、灵活迁移和创造性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上述题目,均需一定的史实,但并非是对所学史实的简单复述和机械记忆,而是深入理解基础上的灵活运用。历史理解包含着对史实的客观认知(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