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明起源概说(2014暑假)讲述
一、中国古史中的传说时代 二、近代学者对古史的探索 三、近三十年来学界探索文明起源的基本情况 四、各派文明起源基本学说 五、中国文明起源的动力(机制) 六、文明的崩溃与古代文化的衰变 一、中国古史中的传说时代 《韩非子·五蠧》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鑚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鑚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二、近代学者对古史的探索 所谓“中华文明西来”说 (一)“罗、王之学”与新的研究方法 (二)“古史辨派”对经典的批判与对古史的辨析考证 (三)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影响与“中国社会史论战” (四)近代考古学的兴起与发展 (一)“罗、王之学”与新的研究方法 王国维《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现。 殷虚甲骨文字,敦煌塞上及西域各地之简牍,敦煌千佛洞之六朝及唐人所书之卷轴,内阁大库之书籍档案,中国境内之古外族遗文。 此外,近三十年中,中国古器物、古金石之发见,殆无岁无之,其于学术上之关系未必让与以上五项,然以零星分散故不能一一缕举。 王懿荣是发现甲骨之第一人(1899)。1903年刘鹗的《铁云藏龟》则是最早发布甲文的专书。 罗振玉在《铁云藏龟》序言中推测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罗首次指出甲骨出土地在安阳小屯村,并于1911年开始大规模收购甲骨。 王国维于1917年发表第一篇甲骨文研究论文《殷先公先王考》,以对商人先祖的解读为起点,将甲骨文与古史记载相参证,证实了《史记》与《世本》所载商王世袭基本可靠,从而使虚无缥缈的上古历史日渐真切,他把这种以“地下之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的研究方法概括为 “二重证据法”(《古史新证》)。 (二)“古史辨派”对经典的批判与对古史的辨析考证 思想背景 由来 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 成绩与不足 顾颉刚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 “歌谣和小说戏剧中的故事一样,会随时随地变化。同是一首歌,两个人唱着便有不同。就是一个人唱的歌,也许有把一首分成大同小异的两首的。有的歌因为形式的改变以至连意思也随着改变了。 “从戏剧和歌谣中得到研究古史的方法……用了民俗学的材料去印证古史。”(《古史辩第一册自序》) 《山歌》卷一《走》:郎在门前走子七八遭,姐在门前只捉手来摇。好似新出小鸡娘看得介紧,仓场前后两边廒。(一云:结识私情隔条桥,对门酒店两边标。黄柏皮做子酒标,标得奴肚里介苦,百万仓相对两边厫。) 《月上》:约郎约到月上时,那了月上子山头弗见渠。咦弗知奴处山低月上得早,咦弗知郎处山高月上得迟。 清郭伯苍《竹间十日话》卷五引插秧歌:……不是出早与出迟,大半是郎没意来。记得当初未娶嫂,三十无月暗也来。 核心观点:“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发生的次序和排列的系统恰是一个反背。”(《自序》) 第一,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 第二,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 第三,我们在上面,即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确的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1923年2月《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 推翻非信史的四条标准(1923年6月《答刘胡两先生书》) : 1、打破民族出于一元的观念 2、打破地域向来一统的观念 3、打破古史人化的观念 4、打破古代为黄金世界的观念 胡适在古史讨论结束后,把顾颉刚的研究步骤概括为: 1、把每一件史事的种种传说依先后出现的次序排列起来; 2、研究这件史事在每一个时代有什么样子的传说; 3、研究这件史事的渐渐演进,由简单变为复杂,由陋野变为雅驯,由地方的(局部的)变为全国的,由神变为人,由神话变为史事,由寓言变为事实; 4、遇可能时,解释每一次演变的原因。 (三)中国社会史论战 “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进一步传播,影响巨大。20世纪20年代,学界就中国是否经历奴隶社会、是否实行亚细亚生产方式等问题展开论战。参与论战者既有马克思主义者,又有号称马克思主义的冒牌者,同时还有少数别有用心的人。 论战期间最有影响的著作是1930年出版的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此书也是学界公认的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古代史著作。论战中吕振羽、侯外庐等学者也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对古史进行了探讨。 (四)近代考古学的兴起与发展 1928—1937年,董作宾、李济先后主持了15次安阳殷虚发掘,中国田野考古真正成为广义历史学的组成部分。随着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现,追溯中国文明起源的问题已经摆在了学者们的面前。 董作宾研读“大龟四版”。“贞”。对甲骨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