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课程(五)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德育原理课程(五)概要

德 育 原 理 第一章 人的德性和学校德育 第二章 个体品德发展 第三章 学校德育目标和内容 第四章 学校德育过程与原则 第五章 学校德育组织形式与方法 第六章 品德修养与学生品德评价 第五章 学校德育组织形式与方法 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要落实在具体的德育活动中才能发挥作用,而德育活动的开展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或途径实现的。 德育方法也直接影响着德育活动效果和目标的实现。 第一节 学校德育基本组织形式     第二节 班级德育与班主任素质 第三节 学校德育基本方法     第四节 学校德育模式 第一节 学校德育基本组织形式 一、学校德育实施的两种基本方式 (一)直接的道德教学 又称为德目主义,主要是指通过开设专门的道德课程和进行直接的道德训练来落实道德教育。“德目”主要指体现一定道德要求或道德价值的名词,如公正、正值、勇敢、诚实、合作等。 其积极意义在于:德育目标明确,注重道德价值和行为规范的心理认知意义和直接的行为指导。 在古代,并没有“德育、智育、体育”等的区分,道德渗透在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培植人的“德性”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然而,随着现代学校的发展,这一目标逐渐被“知识、能力”等目标所掩盖。 如何在新式教育体系下落实道德教育,逐渐成为教育实践的重大问题,以致许多国家在学校开设专门的道德课程,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方式。 第一节 学校德育基本组织形式 ※ 然而,有人对直接的道德教学提出了批评: (1)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并非独立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之外,直接传授脱离儿童生活的道德价值和原则并无实际意义。 (2)直接的道德教学容易造成道德知识的强制和灌输,而一个人关于道德知识的多寡,道德认识水平的高低,与其道德行为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 (3)道德课程的教学按照学科课程展开,与其他相关学科,如语文、历史、社会等之间的界限及关联性无从把握,在道德课程专任教师并不具备道德教学技能的情况下,德育课程的教学往往流于形式。 第一节 学校德育基本组织形式 (二)间接的道德教学 又称全面主义,即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各种活动以及学校整体生活之中,向学生间接传递道德价值,体验道德情感,培养道德实践能力。 其积极意义在于:(1)重视儿童在各种学习活动和交往中,对道德价值进行自觉或不自觉地感受和领悟,强调道德体验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2)鼓励儿童参与各种自助性质的团体活动,实行自主管理,自主负责。(3)教师的作用在于掌握各种教育机会,随情境加以辅助或指导。 第一节 学校德育基本组织形式 ※ 然而,完全意义上的间接的道德教育,也有明显的局限: 一是,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从理论上看,全员负责,全面渗透,体现了道德及道德教育的本来面目;可在实践中,由于现代学校的“智育本位”,以及德育效果难以测评等特性,使道德教育很难落到实处。 二是,教师对学生品德的发展随情境加以指导,具有极大的偶然性,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这与家庭德育并无明显区分,难以充分发挥学校在价值引导和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上应有的专门性和主动性的作用和职能。 第一节 学校德育基本组织形式 二、学校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德育途径) 德育的组织形式又称德育途径,是指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实现德育目的、任务和内容的具体活动形式。 由于学生的品德是在多方面的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因此学校德育的组织形式或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各科教学 教学不仅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德育最经常、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 第一节 学校德育基本组织形式 学校德育主要是通过传授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实现的,因为各科教材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 思想品德或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教育的专门课程,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导向作用。 语文、历史、外语等人文科学,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社会思想,在教学中,只要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就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相应的知识,而且能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和启迪。 数理化生等自然学科的内容,不仅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而且充满着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和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在音、体、美等学科教学中,可以通过健与美的教育,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陶冶学生的品德和情操。 第一节 学校德育基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