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教育的合理性与限度概要.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惩罚教育的合理性与限度概要

还惩罚教育应有的一席之地 还惩罚教育应有的一席之地 正确发挥惩罚教育的作用 目前,“愉快教育”,“赏识教育”被专家、舆论炒得如火如荼,热火朝天;相对来讲,“挫折教育”,“惩罚教育”则有被冷落遗忘,谈之色变之势。笔者以为,它们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可有失偏颇,所以在此我们想呼吁“还惩罚教育应有的一席之地,正确发挥惩罚教育的艺术作用”。 一、还惩罚教育应有的一席之地 1、客观事实上人人都会犯错误,尤其是学生,有错误就会有惩罚。一个人犯错误是正常的,不犯错误才是不正常的。一个人犯了错误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注意: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行为或错误结果,教育者(教师)要进行一番分类,如在求知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有学习态度方面的错误,认知能力方面欠缺的错误;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错误,有不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错误,有应当为之而无力为之的错误,等等。有些错误造成的结果对犯错误的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惩罚,让其自食其果已经足已。如:某校一个学生把手中的雪糕棍当作飞镖随意扔出,结果正打在一个小同学的眼上,家长只好带着他又是去给小同学看病,赔付医疗费,又是给小同学及其家人赔礼道歉。错误造成的恶果对这个学生是最严厉的惩罚,可以说带来的应该是刻骨铭心的教训。有些错误看似对犯错误的学生没有什么害处,却伤害了他人的,这就要施以相应的外加惩罚,加以警戒。如:有的学生以武力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学生,就要进行严厉批评,并施以相应的体罚或必要的处分等。对于例举的错误实例,我们采取“愉快教育”或“赏识教育”恐怕是不可能的。 2、心理学研究表明,认识到自己犯错误的人,都会有承担责任、接受惩罚的心理准备,以求得心理平衡,不进行适当的惩罚不符合科学原则。所谓惩罚教育实际是通过批评、责罚、处分等手段使犯错误的人产生相应的紧张、焦虑、畏惧的心理反映,从而产生自律内驱力的一种手段。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和畏惧是人内驱力的一个源泉,是人们行为的一种动力。捷克著名教育家、教育科学的奠基人夸美纽斯认为:惩罚是必须的,学校没有惩罚犹如磨盘没有水。并以“树木如果不常加修剪,它们便会回复到它们的野生状态”为例,强调惩罚的重要性。美国教育家和儿童学家詹姆斯·多布森说道:“许多人犯罪,正是教师从未严格要求学生、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教会学生控制自己冲动的结果,而且这些学生一部分也正是出自娇生惯养的家庭。”学生如果在犯错误的时候,教育者(教师)或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或隔靴搔痒等,就会打乱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其侥幸心理得逞,放纵自己的错误行为,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对其发展成长是有害的。所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呼吁提示我们:“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在2002年6月公布了一项方案:“对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一定程度的体罚”,并明确规定了体罚的对象、程度和方式。应该说对犯错误的学生,“有分寸地打击一下孩子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3、惩罚教育与赏识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以此代彼则是不可能的。笔者也是一名教师,非常赞同“愉快教育”和“赏识教育”理论,并付诸实践。但同时认为,纵然“愉快教育”、“赏识教育”和鼓励教育为主,也绝不能把它们看作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绝不能忽视“挫折教育”和“惩罚教育”的作用。教育实践证明,在教师和家长的赞美声中成长起来的一些所谓优秀学生,走向社会后,比一般学生的适应能力差。如抵抗挫折、正确认识失误,防止犯错误的意识和能力都比一般学生差。所以,我们应当树立“错误资源观”,即不要把学生犯错误看作洪水猛兽,而是看作是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的一种必然。学生只有在不断地克服困难、经历挫折、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在获得进步、承担责任、接受奖励和惩罚的过程中,才能茁壮成长,这是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的一种宝贵资源。我们还应当树立“惩罚教育观”,惩罚和奖励同样重要,同样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手段,只要和“赏识教育”配合得当,就会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17世纪英国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认为不能放弃惩罚,而且在特殊情况下,还要借助棍棒惩罚,这和我国的“棍棒之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可以说英雄所见略同。浙江省的周武老师发现的“第十名现象”,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所谓“尖子生”是在鲜花和赞美声中走向社会的,褒奖太多所以抵抗风雨雷电的能力差;所谓“后进生”是在鄙视和斥责声中走向社会的,惩罚太多所以才屡蹶不振,没有创业的能力;而只有那些在学校既有赞美又有斥责的“进步生”,是在不断地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中走向社会的,才能适应社会,“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所以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教育手段,而且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收到满意的教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