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docVIP

“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doc

“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   青海自古就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共同谱写着青海多民族的文明史。自元朝以来,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民族逐渐形成世居青海高原的主要民族。各种文化相互作用和影响,使青海民族民间文化逐步演变成具有多元化、多民族性的高原文化特色。在青海这片土地上不同的民族创造了不同特点、不同形态的传统文化,形成了高原独特的民族风格、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个性文化类型,从而奠定了青海民族文化多元化、多样性的格局,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一、青海民族民间舞蹈发展   在这福泽广袤的青海高原,千百年的文化积累,蕴藏了极其丰富且被世人公认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资源,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更具个性。特殊的民族生活方式,数不胜数的民族音乐和民间舞蹈,使这里成为歌舞的海洋。由于青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缘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使其民族文化原生态得到了较好的保留。   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中,“传承”是个使用频率最高的话题。民俗学家乌丙安在《中国民俗学》中将传承性看作是民俗的重要特征。他说:“传承性是民俗发展过程中显示出的具有运动规律性的特征。这个特征对民俗事象的存在和发展来说,应当说是一个主要特征,它具有普遍性。民俗,是时代相传的一种文化现象,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有相对稳定性。好的习俗以其合理性赢得广泛的承认,代代相传,不断地继承下来,这种传袭与继承的活动特点正是民俗的传承性标志①。论及“传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意义,2005年3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保护工作的目标和方针:   工作目标――通过全社会的努力,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使我国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并得以传承和发扬。   工作指导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因此,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核心,关注传承、理解传承、深入研究传承、实践传承,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键所在。   深刻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本文的出发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态文化,其精髓是与该项目代表性的传承人联结在一起的,对项目传承人的保护也应该是保护工作的重点②。“传承”是核心、是灵魂,既是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与现实紧密相关的实践问题。只有解决了传承问题,保护才更有意义。尤其要对民族地区担负传承重任的年轻人给予扶持和鼓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着眼点应放在对传承人的保护,而不是对“物”的保护。   青海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又因其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状况和社会条件而各具特色,充分体现出农耕性、地域性、民俗性、宗教性的特征,同时高阔博大,雄奇险峻的自然条件,粗犷淳厚、质朴纯真的风土民情,又为长期以来逐渐形成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土壤和艺术根基。鲜明的舞蹈地域个性是人类文化的本质特征之一,历史给青海留下了许多多样性的舞蹈文化遗产,新时代在秉承发扬的前提下,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和保护。   二、青海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类型   从大通县孙家寨和同德宗日文化遗址出土的马家窑类型舞蹈纹饰陶盆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生存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的各族先民就已经有了舞蹈。伴随着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进步,各民族也创造和传承了风格不同、特色浓郁的民族民间舞蹈。洒脱粗犷、群情激昂的康巴藏族舞蹈家喻户晓,土族的安昭、纳顿、於菟则以民俗特点突出备受关爱。   1、青海民俗舞蹈传承   青海多民族民俗活动频繁。民俗活动是体现一个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藏族是个信仰佛教、酷爱载歌载舞的民族,藏族宗教祭祀舞蹈是进行宗教和祭祀活动的舞蹈。宗教舞蹈是对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力量和神灵的一种形象化的再现,使无形之神成为可以被感知的有形之身,是神秘力量的人格化。主要用以除灾驱病、逢凶化吉,祈求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或是求神灵庇佑答谢神灵的恩赐。青海藏族祭祀舞蹈都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由特定的人来表演传承。如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每年藏历六月村民自发在寺院和村庄附近举行的“六月会”活动,藏语称为“六月勒锐”,意为献给龙的歌舞。每年的青海湖畔秋八月(农历七月十五日)青海湖祭海活动由僧侣自发举行仪式以取得神的庇佑;青海的春节期间西宁的各大广场附近县乡由村民自发、政府组织的“社火”,充实着春节的节日气氛,其中舞蹈种类剧目繁多、各不相同,“社”为土地之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能驱邪避难,崇拜社神,歌舞祭祀,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位于青海玉树称多县赛嘎达则山下,去乡1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