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美育”是世上最大的美育.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活美育”是世上最大的美育.doc

“生活美育”是世上最大的美育   当今中国的美育,的确遇到了瓶颈,从最基础的美育――给孩子的艺术教育中最能体现出来。中国的孩子在忙什么?他们都在忙于音乐、美术、舞蹈的紧张考级,通过艺术进行美育的本有的愉悦早就消失了,其背后的逻辑就是“美育=艺术教育=技术培训”。有位定居旧金山的华裔妈妈曾告诉我,孩子学画画找美国老师还是中国老师大有不同,前者让孩子体会美感的创造,后者则着重技术的操练。在所有器乐门类当中,中国只有手风琴全球领先,尽管出了几位国际青年钢琴演奏家,但可知否,郎朗在国外学习时,专门的家教给他讲的是莎士比亚?五月一日倾听了钢琴大师布赫宾德钢琴演奏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你就会发现,中国钢琴家与大师们的差距绝不在于技术,而在于音乐表现的那种高境,而这境界要来自艺术家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其背后则是深厚的美育根基。   哈佛通识教育改革让我们学到什么?   说完最低端的美育,我们再来说高校的美育。在中国的通识教育尚未普及之际,当今美国的通识教育却在悄然转变。在哈佛大学的必威体育精装版教改当中,重新强调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的合体,而且以“审美”取代了“艺术”作为课程核心。我认为,这是一个重要转折,因为哈佛通识教育的重心从大写的艺术(Arts)转向小写的艺术(arts),这与我们新近强调的教育回归“生活美学”的思路是一致的,这就是要求我们也回归“生活美育”,因为生活美育才是真正的“大美育”。   众所周知,哈佛大学始终坚持要进行“既深且广”的人文与科学的通识教育。深就是指每门通识课都深入到了该专业的前沿,广则是说270门通识课覆盖了专业的方方面面。通识教育就像给学生开拓出深广的空间,如果只在某一越来越窄的领域知道得越来越多,那么就意味着专业化的狭窄。通识教育的深与广并不矛盾,只有深才能广,反之亦然。这就是为何理工科院校的学生也要必修艺术的道理,同时也是艺术类院校的学生需要修行人文学科的理由,这值得大陆教育体系加以积极借鉴。   实际上,哈佛大学的通识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改变之一,就在于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取代了以“艺术”为核心的课程。哈佛大学对“审美与阐释理解”类的课程要求是全面的。首先,启发学生形成批判性技巧,亦即使他们获得审美敏感性和诠释的能力。其次,对于原文的文本、单一或多维媒介的艺术作品进行导读。 再次,教导学生在理论框架下如何分析作品。最后,如果可能,还应参与到课堂之外的经验之中,如参观展览、观看表演和进行诵读,抑或与演员、导演、策划人进行交流,抑或让学生直接进行创作。   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致力于“自由人”的自由培养,与欧美的人权观念实乃内在相通。在西方美育研究者的眼中所看到的基本功能主要可以归纳为:首先,美育的首要价值在于欣赏艺术美,培养人的情思与意趣。其次,美育培养了人们的审美眼光,由此可以以积极方式改造自身与世界。再次,美育有助于从“人文教育”的角度培养“批判思维”。最后,美育可以提高人们对文化的多样选择的尊重与理解。   为何说审美是一种“基本人权”   实际上,审美本身就是一种基本人权,属于人的最基本的权利,这也是笔者新近提出的观点。这意味着,无论是接受文化艺术还是创造文化艺术,都应该被纳入到人权的体系当中,并且要得到更高层面的实现。《世界人权宣言》就强调了享受艺术与分享社会生活那是“人人有权自由”参与的,可以推论说,审美同样也是一种“自由人权”。   关于“基本人权”属于艺术的部分,不仅仅要去保护创造者的权利,而且,接受者们的权利也要得到保护。接受者较之创造者而言,无疑占有数量上的大多数,而人人皆有权去分享文化、艺术与科学成果。但即使提供给民众大量的丰富文化艺术作品,却未必能够为人们所接受,这就需要推动素质教育与美育的深入播撒。因为没有相应的“审美素质”的人群,即使面对好的文化艺术作品也不能参与。所以说,在保证审美作为人人分享的权利的同时,推动民众的“审美文明”的基本素养之培养,就有赖于以通识教育为高级范导的“生活美育”之实施。   如果说传统的艺术是少数人的艺术,毕竟是“与少乐乐”的艺术,接受美育的人群还相对有限的话,那么,当今的美育作为一种公共文化服务则是为了公众而实现的,“与众乐乐”的艺术成为主流,这样就能使得绝大多数的人权得到审美的享受与福利。从政府职能的实施角度来看,要把社会上的审美供给作为一种“公共文化服务”。从接受的角度来看,这些产品要被视为一种“审美福利”,在这种审美福利的提供者那里,政府就应该充当重要的调控角色。过去我们的社会美育建设,采取了“大政府、小社会”的基本模式,现在应该反过来,采取“大社会、小政府”的崭新模式,社会各个群体与机构理应更多地积极参与美育活动。这也意味着,政府在公共艺术建设中,已在管理方面走向宏观调控,在服务方面走向微观提供。   我们当今的时代,就是“生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