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麦克白》与《罪与罚》犯罪心理之新批评互文性比较研究.doc
《麦克白》与《罪与罚》犯罪心理之新批评互文性比较研究
摘 要:新批评派主张在作品的各层次间探讨文本意义,为“互文性”提供了理论依据。《麦克白》和《罪与罚》都是欧洲文学中著名的犯罪题材作品,本文采用互文性手法,对两部作品主人公麦克白与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犯罪心理进行分析,剖析他们典型的“初犯”特征、犯罪过程中的复杂心理,及主人公双重性格导致的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和美学品格。
关键词:《麦克白》 《罪与罚》 犯罪心理 新批评 互文性
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中的麦克白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中的拉斯科尔尼科夫,都是欧洲文学中著名的罪犯形象。他们虽然诞生于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但如果对他们进行剖析和比较,就可以发现他们无论是在思想和行为方面,还是在美学性格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曾犯下相同的罪行,遭受着相似的惩罚,而这“罚”便是两部作品的核心,只因它不仅罚在了身体上,让拉斯科尔尼科夫失去了自由,让麦克白失去了生命,更是罚在了精神上,让他们备受良心的谴责和灵魂上的折磨。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进行探寻,不仅能剖析出犯罪人最真实的情感体验,也能为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两个鲜活的“案例”。新批评派主张在作品的各层次间探讨文本意义,后期代表人物雷纳?韦勒克表现出一种立体主义透视文学观,为“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批评方法的出现提供了理论依据。正如美国当代批评家伦特里齐亚就曾指出:“在当代理论中,我发现很多确定可辨别的‘新批评’的痕迹。换句话说,这些痕迹或疤痕,产生出另一种不易辨别的效果,即它们在当代理论中的互文性交融。”{1}
一、初犯的矛盾复杂心理
一般来说,一个尚存良知与道德的人,尤其是初犯,在犯罪前必定要经历理性与非理性的斗争。对初犯来讲,在决定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内心是极其挣扎的,因为这是行为人对将要实施的犯罪行为的最后决定。做出这样的决定不是轻而易举的,而是要经过激烈的动机冲突。他们没有犯罪前科,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身份,因而还有一定的自尊心、荣誉感。他们既想满足非法的欲望,又不愿丧失自己的前途、名誉、地位。犯罪是他们人生的重大转折,一旦失败,将面临前途尽失、名誉扫地、社会唾弃的危险境地,因而他们不愿轻易冒险。{2}这种作案前的复杂心理在麦克白身上就得以真实地表现出来。
国王邓肯给了这位战功赫赫的苏格兰大将极大的荣誉和恩宠,封他为考特爵士,而麦克白内心渴望得到的却是那顶诱人的王冠,随之萌发了弑君篡位的恶念。此时,他一方面想要实现自己的野心,另一方面又清醒地知道自己将要杀害的是一位贤明的君主,弑君篡位天理难容。权欲、野心催逼着他,道德、理智阻挠着他,两种力量激烈交战,使麦克白坠入了矛盾的深渊。因此只要他一想到用龌龊的手段去杀掉熟睡中毫无戒心的君王,就会感到深深的羞耻。他对夫人说:“我们还是不要进行这一事情吧……我的名声现在正发射最灿烂的光彩,不能这么快就把它丢弃了。”{3}透视麦克白内心深处的矛盾,我们不难看出他犯罪前经历了激烈的心理冲突。在进行犯罪谋划的过程中,拉斯科尔尼科夫也经历了自身的动摇。他自以为凭借道德与伦理赋予自己的理智,就可以轻易摆脱非理性意念的驱使,放弃杀人的念头,但在听到老太婆独自在家这一消息后,他又觉得“这仿佛是命中注定”{4},便完全丧失了思考力。那刚刚还不可一世的理性马上就缴械投降,“他再也没有清晰的理智,再没有坚强的意志,一切就这样突然确定了”。当理性的善不敌非理性的恶时,杀人犯往往把这说成是宿命的结果为自己开脱,拉斯科尔尼科夫也一样。{5}
犯罪心理学表明,尽管许多犯罪人在作案前都进行了准备,有的甚至对犯罪步骤和意外情况的应对措施也进行了策划,但一旦进入现场,现实的巨大风险与强烈的作案动机混杂在一起,就会使其产生一种骑虎难下的极度矛盾的心态,而且这种心态会加剧作案者的心理恐惧和情绪紧张。
犯罪中的心理指的是犯罪个体进入犯罪现场后,受到现场直接情景的刺激和影响,心理呈现出的一种微妙的变化。对于初犯来说,犯罪心理具有犯罪果断性差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犯罪主体实施行动前优柔寡断,有无休止的动机斗争,动摇不定。由于是第一次置身于犯罪情景,犯罪人在作案时经常感到恐惧。此外,犯罪人在作案过程中的心理特点,也与犯罪人的个性密不可分。犯罪人的认识、情感、意志无不影响到他在作案时的心理稳定性,犯罪人心目中尚存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罪责感等都是导致其心理波动的因素。
初犯在作案时普遍具有的恐惧心理与延宕状态,在麦克白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去行刺邓肯的路上,心中的恶念和不安使麦克白看见了幻象,紧张焦虑的情绪使他作案时非常仓促,动作慌乱,忙于逃离犯罪现场,本该放在侍卫身边的刀却被他带了回来。看着死去的邓肯,他不停地胡思乱想,罪恶感萦绕在心头,久久挥之不去。行凶后,麦克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