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美两国的首次相遇一起吃饭是很困难的事.docVIP

中美两国的首次相遇一起吃饭是很困难的事.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美两国的首次相遇一起吃饭是很困难的事.doc

中美两国的首次相遇一起吃饭是很困难的事   船行在苍茫的海上,美国人顾盛对这趟中国之行充满忧虑。这个哈佛大学的毕业生,聪明多识,能言善辩。他有着高大的身躯,也有着强硬的性格。他对中国,多有了解,其兄长常年在中国经商,美国的传教士、商人们在中国的游历、见闻,也通过报章已经在美国引起一波波中国风潮。      他带着美国总统泰勒的亲笔信和“特命全权公使”的委任书而来,希望能与中国人谈判缔约。但让他担心的并不仅仅是缔约问题,还有是不是需要和中国人同桌共餐。在早前美国人的记录中,中国人的餐桌看似距离文明尚远,一本流行的小册子《中国旅行家》中记载,“狗肉、猫肉、蛇肉、青蛙肉或其他任何有害生物,他们都觉得是可以食用的东西”。   但顾盛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完成与中国缔约的目的――哪怕他不得不在中国的宴席上吃饭也“在所不惜”。   这是1844年,美国第一位访华的美国公使,在中餐的阴影里,开始了自己的行程。半个世纪后,李鸿章访问美国,吃的问题,在中美文化冲突中,仍然存在。   互相“投喂”   顾盛访华前,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最终以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奠定了英国在中国的特权地位。美国不想将中国的市场拱手相让,终于决定派遣顾盛赴华谈判,希望能签订条约,享有英国所享有的五口通商之权。   出发前,美国国务卿韦伯斯特特意给顾盛一道训令,要他向中国强调自己并非朝贡者,“你的政府从来不向任何国家进贡,也不希望接受任何国家的进贡”。   清政府时常将外国使者误认为朝贡者,这令美国政治家大为不满。美国前总统约翰?亚当斯曾语带愤怒地写道:“他们自认为,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贸易方面,任何与自己来往的国家都应……以卑躬屈膝的方式表现出来。现在,是时候让这种反人类和反人权的暴行停止了。”   事实证明,这种忧虑并无必要,清政府并没有打算让顾盛进京。道光皇帝当时特别下谕旨,要求负责谈判的两广总督耆英务必阻止美使进京。原因也是因为朝贡意识。在清朝政府意识里,“大皇帝本是‘君临万国’的天下共主,不应当去接待一个非为朝贡的使臣”,历史学家茅海建分析道,也是从这段时期开始,清朝开启了由两广总督兼各国通商事务钦差大臣的惯例。这样以来,也可以避免朝廷与西方使节直接接触。   由此可见,不但顾盛忧心忡忡,耆英也压力山大。当两个人终于坐到一个餐桌上时,氛围从一开始就是尴尬的。   中国人见面要拱手作揖,美国人则习惯握手致礼;美国人进屋就要脱帽,但他们发现中国官员完全没有摘下帽子的意思;中国人谈话时,并不避讳隐私,于是耆英张口便问起在座各位的年龄来,这让对方更加尴尬了。   这并非中国官员举办的欢迎宴会,而是耆英一行到了美国公使的府邸。为了表示对中国官员的尊重,餐桌上摆放了筷子。但耆英等人对西餐菜品兴致不大,倒是很喜欢餐桌上的香槟以及一种调配的甜酒。一番推杯换盏之后,双方皆有醉意。令美国人最难受的事情发生了――耆英的几位同僚,用自己的筷子夹菜喂给在座的美国人吃,以显示亲近之意。顾盛等人只好强忍着吃下,美国作者安德鲁?科伊在《中餐在美国的文化史》一书中写道,“出于‘报复’,美国人也往他们客人的嘴里塞食物”。   中美外交官员的第一次正式宴会,就在这一场充满好意与误解的互相“投喂”中结束了。   此后半个月里,双方展开拉锯式的谈判。顾盛非常清楚,中国官员对自己进京的想法非常担忧,甚至会不惜一切代价阻止自己。在谈判中,他一边强调必须进京递交总统亲笔信,之后又以此为筹码,令耆英在其他条款上让步。最终,双方做了一笔“等价交换”,顾盛放弃进京打算,耆英则同意条约里,美国在华通商、外交方面的诸多特权。这份条约,史称《望厦条约》。   “在清政府看来,中国首先是一个文化统一体,而不是一个国家实体”,汉学家孔华润(Warren Cohen)如是分析清政府的外交决定,“中国官吏更关心涉及礼节、仪式方面的问题,而把主权等等概念留给西方”。   终于,耆英和顾盛达成了“共赢”的结局,《望厦条约》条款全部确定下来。1844年7月3日,耆英在签约仪式后,邀请美国人吃一点茶果。当顾盛等人进入宴会厅才发现,那可能是迄今为止,美国政要在华所能享受到的最丰盛的宴席――满汉全席。此前的互相“投喂”活动再次上演,宴席的最后,一盆味道鲜美的汤被端上餐桌。耆英端着喝了几口后,传给美国公使顾盛,随后,这一盆汤,一个个传遍了整桌人。   李鸿章的三个问题   整个19世纪末期,中国都处于激烈的动荡之中,西方诸国争相以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内部,也面临分崩离析的风险。但清政府对世界的认识却极为缓慢。以致当1896年,号称最懂外国人的李鸿章访问美国时,依然犯了耆英当年失礼的错误。   1896年3月,清廷认命李鸿章为“钦差头等出使大臣”出访欧美。美国当地时间8月28日下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