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是有灵性的.doc
书是有灵性的
冒暑寻旧书:及时雨下
巴勃罗?聂鲁达是我第一次读就喜欢上的诗人,可改革开放前译成汉文的似仅有《聂鲁达诗选》和《葡萄园和风》。于是我一见报刊上有他的译诗,就恭恭敬敬抄录在一本叫《文学日记》的笔记本里。
时光匆匆。我从小青年风化成了满头霜雪的老头。这时迎来了聂鲁达百岁诞辰。啊,作为他的坚定粉丝,我有冲动有责任写一篇纪念文章吧。作文不可避免要引用他的诗,引用他的话。可是,老聂的诗,在漫长岁月的动荡中我都遗失了,包括他的自传汉译本《我承认,我曾历尽沧桑》。于是,我顶着七月的大太阳,骑着自行车满街跑,到省、市图书馆,到新、旧书店到处找(当时还不会上互联网,单位的电脑也不是每台都可以上网的),遍寻不着!就想起那本珍贵的《文学日记》,不是录有《布拉格的谈话》、《中国大地之歌》、《国际纵队来到马德里》等等长诗短歌吗?
找,先找出那本《文学日记》再说,里面抄录着一首至关紧要的诗《解释一些事情》。我这篇纪念作文的中心思想,就是谈聂鲁达怎么从空灵唯美的抒情转变到紧贴大地、正视现实、关注生命和底层人民生存状态的。而这首表述1936年西班牙内战的《解释一些事情》,激情喷涌,是他的一个诗的宣言。对,找到这首诗再说。
可我的天呀!家搬过,办公室也多次搬迁,在大堆大堆的杂乱书刊中就是找不到那本《文学日记》!好在我有个习惯,抄摘资料多数会注明出处。清楚记得这首诗摘自1950年代的《译文》(《世界文学》前身),是哪一期记不得了。图书馆也无从查找。搜肠刮肚,想起老友余君搞外国文学,或许有,就打电话过去。余说,做啥啦,陈年百古的?我说急用急用。他说你自己来找,得翻箱倒柜呢。冒烈日赶了去,果然翻出二三十册,可大多是《世界文学》,前身《译文》只七八本,有聂姆曹娃的、爱明耐斯古的、斯米尔宁斯基的、密支凯维奇的……偏偏没有聂鲁达!
不由得心灰意懒。即使找到了这一首,还得有他的《诗选》才行,他的自传也是必不可少的。他在自传里有自己鲜明的观点。算了,这篇构思得好好的“雄文”只好放弃了。
没想到,救命菩萨却来了:如今是一家城市纸媒总编的书迷朋友胡君红斌,突然送了我两本旧书:《聂鲁达诗选》(啊,正是我曾经拥有,如今百寻未得的那个版本)和厚厚的一部《诗歌总集》。我无处寻觅的,恰恰被这位热衷于淘各种版本旧书的老兄淘到并赠送于我,谢天谢地!
时来运转,一两天后竟然发现《文学日记》就在书柜顶端跟一大沓杂志静静地躺在一起,一直没找到是包打得太好之故。这真像与失联的亲人突然重逢一样!《解释一些事情》就在里面,录自《译文》1954年第十一期。
可以写我的“雄文”了。因为老聂的《诗歌选集》里有他对诗歌的主张,有他获诺奖时的答词等等,都可以作为我论点的有力支撑。但最好还是能重读一下《我承认,我曾历尽沧桑》,因为这本自传里蕴含着老聂更深刻的思想和鲜明的个人色彩。
真是天助我也。第三天,路过河东路,一家文具店正把几大摞库存书摊在店门口贱卖,每本三元到五元。我一眼望去,瞬间,目光被一本书牢牢吸引住了,手脚竟颤抖起来,恰似童年夏日里,翻起石块发现一头棕色壮硕的蟋蟀而激动得发抖一样。你说我发现了什么书――《我承认,我曾历尽沧桑》!
连夜敲击键盘,终于完成了题为《你的紫丁香哪儿去了》的稿子,它的核心内容是:热衷于聂鲁达爱情诗的夫人淑女们诧异诗人诗风的突变,问他:你的紫丁香哪儿去了?那轻扣出鸟声和节拍的雨点哪儿去了?诗人回答:你们看,鲜血满街流,你们来看一看吧,满街是血啊……
作文在诗人生辰的第三天,以整版篇幅登在一家城市报纸上,随后补充材料,以更完整的形式刊于《博览群书》,了了我的一个心愿。
书摊追藏书:失而复得
不同时间不同书店买来的两个法国人(维克多?雨果、罗曼?罗兰)、两个德国人(布莱希特、布莱德尔)、两个捷克人(尤?伏契克、扬?德尔达)的六本书是我的宝,珍藏着。
雨果的《九三年》让我第一次“目睹”了法国大革命各派斗争的血腥,更为雨果一以贯之的伟大人道主义精神所感动。《哥拉?布勒尼翁》,我认为是罗曼?罗兰优于《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杰作。憨厚忠诚的哥拉,就是因为珍视爱情而错过了爱情:直到双方都老了、干瘪了才在某个月夜重逢了一次!想到哥拉,就免不了为他哀叹。
布莱希特这家伙则另类得让人惊喜:他老拿别人的劳作成果(比如中国的故事元素)改头换面作为自己的创作,寄居蟹似钻进人家的壳唱自己的歌,又那么奇特那么动听,讽刺得那么辛辣那么幽默。所以他的剧作《高加索灰阑记》(不是个单行本,只是在地摊上淘来的一份从什么杂志上裁剪下来的剧本译文),我一直带着。共产党人布莱德尔吃足希特勒第一个集中营的苦头。他记录这经历的小说《考验》在奥斯维辛之前就让人震撼。他的《父亲们》、《儿子们》、《子孙们》则折射出德国工人运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