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于日常里蔓延的触须.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于日常里蔓延的触须.doc

于日常里蔓延的触须   西维是我的好友。不是闺蜜。闺蜜一词给人的感觉,似乎是粉色调的女孩之间的友情,没心没肺,像肥皂泡那样轻盈、易碎。我们从高中时代就认识了,联系的频率却并不高,偶尔在QQ上聊一会,她也会发来一篇最近完成的小说,我在忙碌之中,一目十行地看了,也无太多评论。   在2009年,西维第一次给我发她写的小说。我当时有点惊异。虽然她从前语文成绩确实不错,可现如今我们都在工作、家庭的轨道上平凡地运行着,她还有如此“浪漫”的野心,也真是让我佩服。很明显,那是一篇处女作,在努力编织着情节。西维对它并不满意。后来,又陆续收到了她写的一些练笔之作。渐渐地,她的笔下开始有了个性,或者说,是一种个人风格的印记。西维曾在一篇创作谈里写道:   “生活与写作,在某种程度上惊人地重合着。作品就像是作者的影子。它反映着光线(生活)在人这样一个物体上的变化与轨迹。”   于我而言,读这些作品,就好像在另一个维度重新认识我这个好友。   在高中时代,西维、我和另一个女孩,我们三个经常在周末的傍晚相约散步。西维和那个女孩都是寄宿生,之前寄宿在别人家里。后来她们一起搬到了我家住。西维在小说里提及了那段时光。在小说《虹》里,我看到了熟悉的县城生活:   “石桥就架在池塘的入水口。那不是个漂亮的池塘,稀稀拉拉地长了些营养不良的荷叶,在盛夏时也不见繁盛,总是带着黑褐的斑点,过了夏天,就越发地残败下去,直到干枯折落渐渐被池水淹没。荷花倒是开,粉白的,可以蓬勃地支撑一段时间。池水是不干净的,漂浮着一层油腻的浮萍,浮萍里混杂着许多垃圾,各种颜色的塑料袋、菜帮子、发黑的泡沫等等。”   但于小说中的“我”,那位浙江移民的子女来说,这种惯常的熟悉中,又包含着一种无法妥协的陌生:   “那是和我家乡,我父母说的完全不同的一种语言。我陷入重重叠叠的声音中,像陷在了一个陌生的世界里。”   《虹》里写了一个叫桔子的女孩。一个活在别人的谣言里却怡然自得的女孩。桔子与“我”的在生活中的交集并不多,关于桔子的大部分事情都是“道听途说”而来,正面交互的片段可能只有那么一两次。相比较这个两万字不到的小说中出现的一定数量的纷繁人物(女友林玫,室友芳芳、芸,产生过朦胧感情的小饭,房东太太,同楼寄宿的高中生老鬼、许枫等),桔子占的份额并不重,可这个总在他人的话题里出场的人物在整个小说中却有着相当的分量。好比一个棱镜,作者巧妙地设置其中,不断地反射、折射着其他的光线,光与光之间便有了微妙的互动。而对于桔子的评判,亦未引入俗世的道德及好坏标准。桔子和小说里每一个人物一样,以一种静物般的客观存在散发着属于各自青春的或明亮或暗哑的光。与其说西维以小说家的耐心来描绘这一切,不如说,她以画家对光影的敏锐及对细节的耐心绘制了一幅印象派之作。而从这个小说开始,她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表现的风格。如拥有着独特色彩禀赋的印象派画家,抓住一个具有特点的侧面,在看似庞杂与纷乱的笔触中,呈现出光线的微妙变幻,以及,动态的客观。许多细节精准而优质。   大学毕业后,西维在上海待了一段时间。期间,我们几乎没有联络。我不确定,那段日子是否为小说《杨梅》的生活原型。小说里那个年轻的女主人公还未经历过生活,未经历过爱情,一切都是空白的、脆弱的。而现实是那么强大,这个敏感而弱小的个体常常会有被吞噬的恐惧。与其相应的是另一个小说《花容》。这是一个按照常规小说格局建构的故事。写了卖花的一对姐妹。内容触及了底层的生活,渺小的个体与强大的现实。与一般描写这类题材的作品不同的是,小说的主人公并非完全是逆来顺受、茫然接受或是竭力反抗来对待生活的无望、平庸与沉重。即使是《花容》这样传统架构的小说,西维也并未在其中引入相应的戏剧化冲突。而相比较人物、事件的戏剧化,她用在环境、物这类模糊边界上的笔墨或许更多一些。常常是落空了读者原本的期待。尽管她不是刻意的。正是因为这种不刻意,在某种程度上,还原了生活原有的态势。生活并非是按照导演的剧本行进的。它自有其内在的推进法则。或者,相比较反映社会现实,揭伤疤,她更愿意呈现出某种态势,趋向。作为一个写作者,她更愿意静观,等待着“其变”。从早期的《陌生人》《杨梅》《火柴》《虹》,到晚近一点的《人间》《触须》《繁水》,每一个人物,甚至包括植物、动物,均用他们自身的视觉系统,冷眼打量着一切。哪怕是对于爱情:   “她始终站在风景的外面――过去、现在、再想起这些的时候,我都清楚地知道,这个尽管遗憾却无法改变的事实。从她来的第一天开始,她就那样安静地站在窗口,看着那风景,美丽的、刻骨的、忧伤的。”(《陌生人》)   即使是在描写亲情的篇幅中,这种冷静的疏离感依旧存在。疏离却又黏稠,她似乎总是把一些近似矛盾的气质融入到同一个篇幅中,就像绘画中的对比色的运用,黄和蓝,冷和暖,亮色和暗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