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京剧抒怀 翰墨放歌.doc
京剧抒怀 翰墨放歌
刘金凯,1957年生,编审。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河北省政协文史馆馆员。
书法作品曾入展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第八届全国中青展、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北京奥运会千人书法艺术大展,荣获全国首届大字展三等奖。先后出版《河北当代书法名家刘金凯书法集》《河北当代书法家刘金凯》《刘金凯行草书桃花源记》《刘金凯行书王维诗稿》《刘金凯行草书卷》《刘金凯书法作品集》等多部著作。
刘金凯研习书法四十多年,以继承传统书法经典为己任,力求在传统书法经典中得以启迪,并发扬光大。重点学习“二王”书法,结合宋人和明清书风,逐步形成了稳健、率意、大气和灵动的书法风格。
刘金凯先生,爱好广泛,尤为衷情于书法与京剧。在他看来,京剧与书法就如同一对孪生兄弟,虽然在具体形式上存在差异,但在文化本源上同根同脉,同是一片沃土上最耀眼的一对奇葩,同是中华民族艺术园中最灿烂夺目的两颗明珠。史上,有许多大家名流既是京剧大家又是书法巨匠。
京剧与书法同属“韵”的艺术。书法是通过“点线”表现“韵”的艺术,而京剧则是通过“唱念做打”表现“韵”的艺术,共同具备“韵”的内涵和“韵”的魅力。在金凯先生看来,凡是用声音表达的艺术,均有可能通过书法的线条来表现。声音有高有低,线条有长有短;声音有轻有重,线条有粗有细。由重到轻的声音如同由粗到细的线条,草书线条的飞白如同唱腔中的颤音,不同的声音可以比拟不一样的线条。这种使书法与京剧融会贯通的感悟,在他的书法作品中表现得很有味道,这种味道,既映衬出他对经典的继承,也传递着金凯先生的书法风格。
金凯先生初学唐楷,上追魏晋,下探宋、元、明、清,走的完全是一条继承传统书法研习之路。在修戏方面,他九岁开始学京戏,师承裘派,十二岁开始登台演出,并在十里八乡小有名气。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他从未间断对京剧艺术的追求与锤炼,不仅擅唱铜锤徐彦昭、包公,也能驾唱曹操、张飞、严嵩、刘谨。他的嗓音高亢醇厚,演唱技巧纯正地道,唱腔挂味儿悦耳。无论是在字的四声调势走向处理上,还是在“松、空、通”的发声方法和共鸣上,以及韵腔技巧上的“提、挑、弹、蹦、滑”等方面,字正腔圆,浑然天成。
林语堂先生说:“一切艺术的闷葫芦都在于节奏与气韵。”中国京剧注重唱、念、做、打,一板一眼,一招一式,处处讲究,来不得半点马虎。书法则注重提、按、顿、挫、行,以及墨色的枯湿浓淡,线条的轻重缓急。京剧讲究“中锋嗓儿,提溜劲儿”,要求音色挺拔,讲究穿透力,把声音送到最后一排观众的耳朵里,和书法艺术的力透纸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以梅兰芳的表演及王羲之的书风来说,都属于“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的中和之美。金凯先生说,在书法创作中养成了习惯,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进入京剧的韵律节奏之中,京剧的“唱念做打”元素也自然而然地通过笔墨线条渗透在作品里。
他的运笔与京剧中的“唱”实现了韵律上的契合,使书法线条的丰富性、多变性跃然而出。“唱”,在京剧中是一种有音韵的表达,书法创作也是如此,通过线条的艺术性把作者的情感表达出来。比如他的长拖笔画,就像京戏中的“拖腔”一样精彩,具有音韵变化,富于表现力。蔡邕《笔论》中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由于酷爱京剧的缘故,唱,在金凯先生的作品中表现得犹如行云流水,或飘逸,或厚重,或圆润,或清脆,使人油然产生一种通达爽朗之感。特别是他的行草书作品,表现的是情感,是心声,是京戏与书法线条的完美结合。他在创作毛泽东词《沁园春?雪》时,随着气韵的起伏,写出了节奏、写出了情感、写出了品位,使线条入情入理,耐人寻味。徐林义先生在《书法是文学演奏》一文中所说:“书法线条在宣纸上进行的轨迹,不是简单的平拖直划,而是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运动,富有音乐的节奏韵律变化,在笔情墨韵中激荡着书法家情感的旋律,形式美中渗透着强烈的音乐节奏感。”欣赏金凯先生的作品,不禁使人发出由衷的感叹,原来书法是可以这样的。不管你是否精通书法,都可以体验其线条带给你的愉悦。
他作品中的“意形相随”与京剧中的“念”实现了转承融合,充分诠释着书者的情感变化。“念”在京剧中将语言戏剧化、音乐化,与唱腔部分互相衔接、陪衬、对比,形成戏曲中最能表达人物内心独白和体现人物思想的一种手法。金凯先生在书法作品创作时,将“念”功体现在“意形相随”的变化上。他认为,在书法创作中对个别字作变形夸张,有利于线条的韵律和章法之美。比如,他经常进行“横变提”“捺变点”“竖弯钩变竖提”“竖钩变竖”的变化,不仅增加了趣味,也增添了字形的美感。他说,京剧的念白不是生活中的语言方式,而是用戏剧的舞台语言,富于戏剧性和节奏感。而书法则是通过线条的多彩变化实现艺术化,同样具备音乐性和节奏感的属性。他还把京剧“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