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为什么需要仪式感.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为什么需要仪式感.doc

人为什么需要仪式感   我有个朋友,典型的文艺青年,写了好些年的小说,在《萌芽》上发表过几篇。他写作很随意,灵感来了,下笔如飞;没有灵感,大半天也挤不出一个字来。有段时间,他陷入了困境:写不出东西。   我跟他说,你多读点书,每晚写500字,形成习惯,就不那么依赖于灵感了。他没有照做,但内心的写作欲望,肿胀如鼓。欲望得不到宣泄,痛苦如蚁噬。于是,他走上了漫长的寻找灵感之路。   整天泡在咖啡馆里,试图在氤氲的香气里,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整天喝得酩酊大醉,追随伟大诗人的脚步,试图让文采临幸自己的?X袋;烟,从来不离手,尼古丁的苦味里,仿佛隐藏着伟大的诗意。   这样的生活,他过了很久。直到有一天,我俩碰面,问他:小说写得怎样了?   他说,在想。顿了顿,他继续说,一直以来,我这个人都有很强的仪式感。   我明白他的意思,所谓的“仪式感”,就是通过各种行为,来强调或向他人传达自己的独特的身份。文艺青年的仪式感,是在咖啡馆小坐,是在小酒馆里月旦春秋,是在烟雾缭绕中臧否人物,是四十五度仰望天空,是扯开嗓子唱着“姑娘、姑娘”……这些行为,组装在一起,即使没有写多少文字,大伙儿也会自动把他归类于文艺青年。   通过仪式来完成身份的认同,是常见的事情。香港黑帮电影中,愣头青要是想加入帮派,得先拜关帝爷、喝鸡血、歃血为盟。一套完整仪式下来,才会被纳入群体中。同理,林冲想在梁山落草,就得向王伦缴纳投名状。投名状,就是要取人性命――犯罪了,就真正地成为同类人,成为性命相托的好兄弟。   仪式有大小之分。帮派入会,这是小仪式,大仪式是孔子所说的“礼”。礼从哪里来?是从祭拜天地的仪式里来。祭天地、祭祖先、敬鬼神等仪式里,往往蕴含着社会准则和权力法则。   古代能沟通天地的是巫觋――他们代替上天行使权力,拥有极高的权威。早期部落的头领,几乎都是这类人。只不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巫觋的权力逐渐旁落。祭拜中的仪式和禁忌,逐渐发展成礼。所以,简单地说,礼就是社会运行的规则,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规矩。   政治家尤其需要仪式。因为,通过对仪式的强调可以完成对秩序的重整。刘邦夺得天下之后,天天跟好哥们吃肉喝酒,生活快乐无边。但这对一个帝国的运转,是没有任何好处的。相反,这种行为会造成政令不通。于是,刘邦就采纳萧何的建议,哥们关系再好,在朝上也得跪拜,得按规矩来,得明确君臣的身份。   同样的例子,还出自《圣经》。从《出埃及记》至《申命记》里,洁净律、无酵节、约柜、圣物、圣餐……事无巨细,记录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而且许多规定,还前后重复――文字几乎是一致的。   《圣经》为什么不断重申同样的戒律呢?答案是在强调仪式。这些上帝的戒律,是摩西重整秩序的手段。《利未记》里,祭司亚伦之子因违背上帝的命令,塑造偶像,冒犯了耶和华,于是亚伦的两名儿子被烧死。背后的故事,细细品读,其实是摩西与亚伦进行过一段惨烈的权力斗争。 亚伦失败,他的两名儿子,受到了惩罚。摩西为了重整秩序与权力,选择另起会幕,再次重申了一遍上帝的戒律。在盛大的仪式之中,完成政治结构的调整,稳固统治。   对于个人来说,仪式是身份认同的必经程序;对于政治而言,仪式是重构秩序的手段。所以,在广袤的社会里,有的人循规蹈矩,这是对既定秩序和规则的遵守,是服膺于既定的仪式之中;有的人离经叛道,这是对既定的秩序的反叛,想要以新的仪式来构建新权威。   法国人鲁维洛瓦写过一本书,叫做《礼貌史》,讲的就是法国大革命之后,礼貌礼仪的变迁史。日常生活里的称呼的些许变更,其实昭示着国家政治结构的深刻变化。大革命之前,“先生”是常见的称呼。大革命来了,这个称呼顿时成为了资产阶级腐朽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象征着人人生而平等的“公民”。   话回到我的文青朋友身上。在繁缛的文艺青年仪式之中,他并没有写出新作品,反而沉溺在“爱与忧伤”的情绪之中。他把写作搞砸了,把恋爱搞砸了,把工作搞砸了。   不过,他最终醒悟过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虚假的仪式,是“贱人就是矫情”――他遁入空门,成为僧人。   (赵元疆摘自“新浪博客”) 3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