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大青年的微生活:“中关村59号”.doc
人大青年的微生活:“中关村59号”
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5位文学青年创立了“中关村59号”诗社。12年后的自媒体时代,另一群文学爱好者联合起来,复活了这一传统,成立了“中关村59号”微信公众平台(公众号zgcno59)和编辑团队。
自2014年那个柳絮纷飞的春天至今,“中关村59号”微信公众平台(以下简称“59号”)已经走过两年多的历程。两年前,汤欢、薛子俊、向正华、马德州等研究生注意到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发展势态迅猛,又苦于文学爱好者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分享的可靠便捷的平台,他们坚信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是优秀的创作者,基于自己独特的生命经历和情感体验进行书写的文字是独一无二、真实感人的。他们联系了文学院其他几位怀有同样文学热情的小伙伴成立编委会,于是“中关村59号”应运而生。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青年学生们当初是出于什么初心创立这个小小的微信公众号的呢?应该是出于对文学、对阅读、对思考的热爱吧。泛文学时代,文化快餐甚至垃圾信息充斥着我们的视听,而这群人想要跳出这样的包围,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创立之初,几位发起人就坚持要把“59号”做成一个原创纯文学公众号,没有任何收入和盈利,编委们也全凭着对文学的赤诚热爱和想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的信念而聚集在一起。他们在发刊词中这样写道:“坚持用写作来抵抗现实,用写作来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也期待将自己的文字展现给世人,在大家的批评中得以成长和进步,在赞许和鼓励中得以慰藉和坚持。任何时候,好的文字都能给人难以言表的精神享受,而文字的分享带给作者的成就感也将是无与伦比的。”借助“互联网+微信”,他们希望能够“以梦为马、倚笔千言”,长期立足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文学写作与阅读分享的平台,以此激励自己与身边的人笔耕不辍。
秉持着这样的理想信念,经过两年多精心的发展运营,“59号”从当初只有十来位编委关注,到如今已经有了3100多位关注者,在人大文学院也为许多师生所认可。“59号”团队制定了体系化、规律化的日常工作机制并稳定地延续下来,平常一周推送三期图文消息,每月会有新制的排班表,编委们分工轮流编辑推送。核心编辑团队有七八位,而由20多位文学院同学组成的整个编委团队既有本科生,也有硕士生,跨越多个专业。不同的专业背景提供了不同的视野与参考维度,极大地拓展了“59号”稿源的主题内容和题材形式,也更好地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阅读偏好。另外,每年都会有热爱文学、有想法、有责任心的新成员加入“59号”团队中,保证了团队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
“59号”日常推送除依据体裁不同分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方向,还根据主题不同开设了许多特色专栏,逢重要节庆还会有精心策划的特刊。如长设专栏有《毕业记》《走出校园之后》《情书》《在路上》《评台》《诗?兴》《城世间》《创作者说》等。以《毕业记》为例,“这是一个独属6月的专栏,以‘毕业’为主题,把即将被遗忘的故事记录下来,把即将被稀释的情感记录下来,为流动的人生做一个深深的记号。这是一种另类的‘刻舟精神’,即便人事迁流无可驻留,但凭借文字,我们能描摹出他们的面影音容,将他们留在此地,留在此时。”征集令如是写道。去年和今年6月份的《毕业记》专题都曾在毕业生群体间引发一阵阅读转发和评论互动的热潮。2015年6月《毕业记》专栏刚开始运作推送,就收到了大量的读者投稿和约稿,其中编委汤欢同学约到一篇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2015届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袁灿灿同学的文章――《毕业论文 ? 致谢》。这篇文章短短几天内的阅读量就达到了1200人,而当时“59号”全部的关注量也才2100人。据说那几天文学院同学圈内的微信朋友圈都被这篇文章刷屏,紧接着文章被人民大学官方微信平台“Miss RUC”全文转载,“59号”也收获了更多忠实的读者。此外,《走出校园之后》《情书》《在路上》等专栏也曾在朋友圈和文学院圈子中引起过较大轰动,大量读者留言评论,也带动了读者投稿数量的增长。这些文章的作者多是同学、师长、朋友这些身边人,而他们自身经历和思考的文字总会引发读者们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考虑到实物留念的意义,另外虽然线上电子读物已经很普及,然而在现实中还是有不少人习惯于纸质读物。于是“59号”的纸质半年刊物――《慢读》,应运而生。与“59号”坚持的文学理想一脉相承,《慢读》作为线上优秀文学作品的精选集,倡导慢速、静心的阅读理念。在人大文学院华辰梦想基金的支持下,这本精美的袖珍口袋读物,已出版了第三期,另出有一期专门收录诗歌的《诗?兴》。
至于今年春季第4期《慢读》的出版发行,则又不得不说起“59号”大胆的线上“众筹”活动。创办“59号”已经是一次网络的文学实验,而依靠“众筹”收获《慢读4》的出版发行经费则更是紧跟互联网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