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文性”的视阈出发.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互文性”的视阈出发.doc

从“互文性”的视阈出发   摘 要:《北去来辞》是林白在2013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作者创作生涯一次特别的整合与总结。林白各个小说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文性倾向。本文试从“互文性”这一视阈出发,联系林白之前创作的其他作品,对《北去来辞》的文本意蕴作一个较为细致的解读。   关键词:林白;北去来辞;互文性   作者简介:张语婷(1989.6-),女,重庆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3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0-0-02   《北去来辞》是林白在2013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的容量很大,几乎涵盖了作者之前所创作小说的主题内容,并与之前的小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是作者创作生涯一次特别的整合与总结。在这部小说里,可以读到作者之前创作的小说,如《一个人的战争》、《说吧,房间》、《守望空心岁月》、《妇女闲聊录》等里的熟悉的人物和故事场景。林白各个小说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文性倾向。互文性这一概念,是二十世纪60年代法国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娃首先提出。它的基本含义是一个文本在另一个文本中的出现和转换。即“任何文本的构成都是一些引文的拼接,任何文本都是对另一个文本的吸收和转换。”[1]本文试从“互文性”这一视阈出发,联系林白之前创作的其他作品,对《北去来辞》的文本意蕴作一个较为细致的解读。同时通过这种对读,梳理出林白这一路走来斑斓而连贯的创作图景。   一、逃离与返回   “逃离”是现代作家书写的一个主题。尤其是在描写女性,或在女作家那里体现得比较充分。从“娜拉出走”后,中国现代女性从封建的藩篱中走出,开始审视并以这样的“逃离”的方式寻找自我的人生。有对故乡,也有对婚姻世俗等的逃离。如萧红从故乡呼兰河逃离到哈尔滨,为了逃避封建包办婚姻。虹影也在自己的文章中写到:“记不清从几岁开始,我发誓要离开那个出生的山城?”[2]《北去来辞》的主人公海红,从广西边远的一个县城一路逃离到了北京。在《一个人的战争》中的林多米也是这样一个的逃跑分子。“多米是一个逃跑主义者。”[3]林多米可以说是海红的少女时代。在林白的众多文本中,亲情是缺席的,与母亲的关系是冷漠的,对故乡的情愫也是疏离的。林白写到,80年代的青年“每个人脸上都有一种恍惚的梦幻神情,他们像一群腾空的人――双脚是不沾地的。他们对故乡视而不见”[4]海红正是那个年代的产儿。在《北去来辞》和《一个人的战争》里都有写到即使是春节也不回家。喜欢在一个离家远的陌生城市,可以不去顾及亲情的来往。   在林白这里,不仅是对故乡的逃离,对待婚姻也是如此。对于婚姻,海红认为“突兀的婚姻也像是这股疯狂气息的一部分。”[5]在她的另一部长篇小说《说吧,房间》里也有对这样的婚姻关系的描述。在那时候的多米看来,婚姻意味着“嫁一个男人,生一个孩子,一切就定型了。本来是一汪水,流来流去,任何一个点都可以发光,定型就意味着被装进了容器里,各种形状各异的瓶子,不管什么样的瓶子,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永远不能流动了[6]所以无论是多米还是海红,在对待婚姻关系上,内心总是抵触。在《北去来辞》“你是安娜,或者爱玛”一节中,海红从平淡乏味的婚姻生活下释放出来,和一个叫瞿湛洋的男子尝试了另一种的爱情。然而她莽撞的同时又是清醒的,她知道这样的关系并不长久,顿悟到激情并不是爱情。海红在现实的重压下,开始剖析自己:“你的自我没有得到的关注,于是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了。”“多年以后你才明白,为什么会缺乏现实感,因为狭窄。因为内心绵弱。因为不愿自我承担。”[7]所以她选择去面对这个世界,返回这个世界。《北去来辞》最后,她回到了道良的身边,同时爱上了自我房间以外的田野与乡村。又再次回到了她的故乡,她的沙街。   二、乡野与城市   “乡下的地丢荒了。”《北去来辞》写到了当下破落的乡村,是现实的直观取景。如今的农村是年轻人都出门务工,林白以冷静客观的笔刻画道,“如果家里没有老人,这家的地必是要荒掉的。”[8]从《万物花开》开始,林白就把写作的笔触伸向了更广袤的乡野大地。《万物花开》《妇女闲聊录》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北去来辞》由两条主线构成。除了海红代表的知识分子自我精神历程的审视,还有银禾所代表的农村生活情态的展现。银禾正是对应了《妇女闲聊录》里的木珍。她们都来自湖北王榨乡,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形象。两部小说之间,具有明显的互文关系。在呈现农村人伦风俗上,两者所提供的素材几乎是相同的,如“三顺有了相好”,谁和谁又私混在一块了,都是农村粗野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是《妇女闲聊录》是以木珍为叙述主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在叙述。而在《北去来辞》里则是以一种全知的视角,以银禾给别人讲故事的方式把这些原生态的素材呈现出来。并通过背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