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焦点访谈》看隐性采访的类型与监管.doc
从《焦点访谈》看隐性采访的类型与监管
摘 要:传媒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记者将历史表现出来,而不是通过干涉历史事件的进程来呈现。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新闻记者应承担的历史记录者这一角色的义务,在微观的新闻采访活动中新闻记者更应该是新闻事件的记录者,这一点对于隐性采访而言显得尤为重要。传媒遭遇诸多道德责难的重要原因,就是在新闻采访活动中介入、干涉甚至导演了某些新闻事件,这样的行为必然影响和干预新闻事件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焦点访谈 隐性采访 规范 监管
隐性采访能够得到各国新闻界的认可,且被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并不是记者们的特别爱好,实乃隐性采访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现实意义使然。设想一下,如果记者都大张旗鼓去采访注水肉、黑心棉、地沟油等事件,那他们就不能顺利得到准确的新闻素材,为社会揭开一个个触目惊心的黑幕。正是因为传播媒体能通过隐性采访,获取其他采访手段所难以获取的新闻事实,更好地进行舆论监督、打击不法行为,才能一直得到公众的支持和新闻界的青睐。
一、隐性采访的类型
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新闻采访方式,隐性采访能够挖掘到其他任何采访方式都难以获得的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和幕后真相,这极大地提高了新闻的真实性,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增强了舆论监督的力度。从《焦点访谈》往期的节目中我们不难看出,隐性采访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侦察型 主要指记者在不公开身份的情况下,对某些违法犯罪行为或社会阴暗面进行探访或侦察。这种隐性采访常常是记者事先得到某人举报,或通过观察对某个事件存在疑问,为了弄清究竟,化装成另一种身份,前往暗访,探明虚实。如1994年5月,《焦点访谈》获悉在上海火车站,一些不法分子贩卖国家刚刚实施出台的增值税发票,并且这些人组织严密,成帮结派,稍有不慎,轻则拍不到事实,重则记者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对于一些犯罪活动,记者若公开采访,反而会“赔了夫人又折兵”;这种情况下,只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隐”治“隐”。{1}
(二)验证型 有的隐形采访是对事实的验证。为了探明虚实,记者以不公开身份的隐性采访方式来予以验证。当然,更多的验证性隐性采访是对影响公众利益的事实的验证。如《焦点访谈》栏目曾播出《恐龙蛋化石亟待保护》的专题,就是记者乔装成“倒蛋分子”“参与交易”采集而成的。为了直接接近倒卖现场,中央电视台记者化装成“倒蛋分子”,佯装行家里手,评“龙”品“蛋”,和走私分子讨价还价。这样,把非法交易的内幕真相揭开。可以说,没有记者在一定程度上对事件的“参与”,很难构成隐性采访,并采访到真实的新闻事实。{2}
(三)体验型 体验型采访对象大多以揭露性采访为主。有时候,记者体验的目的只是为了摸底,弄清事实真实状态;有的体验型隐性采访,目的只是在于探明究竟,揭开报道对象的秘密。2007年11月25日,在《焦点访谈》栏目的《“罚”要依法》一片中,记者运用显性采访和隐性采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山西潞城境内309国道交警乱罚款的现象进行了报道,引起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其中,交警无故拦车乱罚款的镜头,就是记者搭乘运煤车,在一百多公里的路段上往返三趟,采用隐性采访方式偷拍到的。试想,如果节目中只有通过显性采访获得的汽车司机口头讲述多次被罚款的经历,而没有隐性采访所获得的直接事实,就不会产生如此大的社会影响。{3}
二、隐性采访中存在的问题
隐性采访作为一种可以有效进行舆论监督的新闻采访报道形式,以其突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在新闻界大行其道。然而隐性采访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记者通过它能采集到必要的新闻消息,揭露现实社会的丑恶面;另一方面,它对每个信息传播环节的主体都不可避免地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隐性采访一直在新闻行业经久不衰。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无论是电视工作者还是报纸杂志的记者,都热衷于隐性采访这种采访方式。众所周知,往往那些标题带有“秘密采访”“揭露性”“曝光”等字样的新闻,特别吸引读者和观众的注意力。但是,隐性采访是在被采访者不知道的情况下,通过暗访、偷拍等方式来进行的,在法律上一直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因而在实际运用中,如何合理合法地把握隐性采访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要有意识地把握好隐性采访,我们首先就要回到隐性采访的现状中去,总结并分析出隐性采访的优点。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采访的“度”,我们才能从中找出最适当的、可以趋利避害的办法。
(一)过度使用隐性采访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各种媒体不断加大隐性采访的使用力度,从而导致滥用的可能性急剧加大。滥用隐性采访一般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诱导式采访。许多人误以为,只要对方从事的是违法或者犯罪活动,那么新闻媒体运用隐性采访的方式进行偷拍偷录就无可厚非,而且以这种方式进行的舆论监督有深度、有力度,但是法律常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