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孔子“天道观”看其治学态度.doc
从孔子“天道观”看其治学态度
孔子原属殷商一族,先祖是宋国宗室,但因为距离宋国始祖超过五代,便改为孔氏。后因受人迫害而出奔到鲁国,成为鲁国人。
“周礼尽在鲁矣。”最初周公制定礼乐典章的目的无非是巩固加强奴隶制社会统治者对政权的控制。而“愚民”,让人民相信“天”主宰着一切,重视对祖先、鬼神等的崇敬,对迷信仪式等教条化的遵守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因此,迷信思想及迷信活动在鲁国的大行其道也就不难理解,甚至过时的童谣也能作为对鲁国政治前途的预言。如此种种极其荒谬的行为,比之宋国,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作为殷商苗裔,又在鲁国出生成长的孔子,对于这样迷信的“天命观”却始终保持着相对清醒的态度,也就是一种“天道观”。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孔子无法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这是由于历史的局限造成的,但是,他又对这一系列很玄虚的东西持怀疑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庄子说:“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圣人”即指孔子。就是说“天”“鬼”“神”等都不是“六合”之内的东西,保留它而不置可否,不论其有或无。但是在后一点上,孔子显然是偏向于“无”的。否则在当时相信并且崇尚追求这些迷信思想行为的社会,就根本没有提出这一观点的必要。
孔子究竟是怎样抛开社会整体思潮而做到这一点的呢?
首先可以肯定是受到了部分有远见卓识的古人的影响。在孔子之前,老子已经将早先的所谓“天命”演绎成了“道”。所谓“道可道,非常道”,个人理解就是一种天地万物存而有之必然遵循的义理,可能是一种循环,但也可能不是。类似于以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为代表的一部分人提出的某一种具体的物质衍生出了世界万物的理论,只不过被古希腊学者们争得不亦乐乎的这种具体的物质在我们的祖先那里被诠释成立一种更微妙的,具有心理学意义的抽象的东西。如果真的要具体化,那也只是一种把抽象的东西捆绑在具体事物上的尝试。当时已经出现的对以鬼神存在为基础的“天命”地潜移默化的转变。孔子不一定完全接受或认同了这一思想。但这种否定具体事物创造、主宰世界万物的观点肯定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盲目接受间接的成型的思想意识。
但这种影响只是作为一个前提基础而存在。孔子“天道观”的形成实际上和他的治学态度有很大的关系。孔子的治学是很现实的,讲求实际而不盲目幻想。也可以说正是因为孔子严谨求实,善于怀疑批判现有知识中不合理成份的治学作风,才造成了孔子对当时迷信色彩浓厚的社会风气的“出离”。
在《论语》中提到,孔子曾经说“多闻阙疑”“多见阙殆”,足见他主张多去观察发现外界事物,然后提出疑惑,解答困扰,而不是说有了疑惑就去翻书本,找现成答案。在这一点上,倒是很符合马克思主义中的“实践是认识的根本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直接反映出了孔子治学思想的先进性。孔子还有一句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什么?其中包括非常广泛,其基础定然是思考某事某物的“道”“理”,因为这是自人类诞生,人类思想逐渐成熟过程中最基本的一个问题。有了这样的治学思想,孔子当然也就有了在当时看来可能“离经叛道”的“天道观”。
虽然当时绝大多数人相信占卜可预知未来,鬼神可主宰人的命运,但却没有任何被必然性证实过的有力证据。诚然,在落后的社会中,非理性所带来的偶然性显然较高级社会要多,但却绝不可能占据多数。因此,孔子的怀疑当然有理有据。“子不语:怪、力、乱、神。”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孔子认为这样虚化的东西不能够贴合实际而没有必要说,不愿意说,比如他曾经说“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生的道理还没有弄明白,怎么能够懂得死?另一方面,则就是抱着“阙疑”“存而不论”的态度而在一定层次上否定它。
孔子曾经批判臧文仲以奢侈的方法饲养大乌龟用来占卜,说它是不聪明,是愚蠢。正是因为孔子想不通一个乌龟壳为什么可以做到这样的事情,事实上也不可能想通。他曾经引《易》上的话“不恒其德,或承之修”来得到不必占卜的结论。正如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学者王充所说:“枯骨死草,何能知吉凶乎?”而后人把同样持唯物主义思想的荀子归为儒家的传人,也并不是全无道理的。可以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才造就了孔子高出当时社会上一般人的更理性化的“天道论”。
当然,孔子并不是完全的唯物主义者,在他的思想中同时存在着浓重的“天命”的思想。最简单而普遍的证明就是“五十知天命”。而也正是“天命”在孔子看来“可知”,同时证明了孔子,至于孟子的“天命”于寻常人所说的“天命”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人力改变的。
至于孔子又看重埋葬、祭祀,讲求孝道,则是借助了这些手段来达到巩固统治者地位等目的,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就像“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是一种借力的策略和手段。
可见,治学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一个人认知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耗散粒子动力学.ppt
- 2014电气设备安装工程计价表.pdf VIP
- 耐磨钢球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docx
- 【强化】2025年 重庆三峡学院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339农业知识.docx VIP
- 素描过程课件教案小学生.pptx
- 《混凝土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宣讲内容.doc VIP
- GB 19147-2016_车用柴油 国家标准 原版可打印.pdf
- 2023年监理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目标控制(交通运输工程)》真题及答案.docx
- 付款內容結構混凝土建築規範(ACI318-14)及解說(ACI318R-14)繁體.doc VIP
- 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管理持续改进.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