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心理学角度看太宰治及“无赖派”文学.doc
从心理学角度看太宰治及“无赖派”文学
摘 要:太宰治是日本战后著名的作家,其开创的“无赖派”及其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作品以消极遁世为主题,作品问世后曾一度在青年读者中引发太宰治热,同时引发了自杀热潮,导致评论家批评他作品的负面影响。其创作心理,一直是读者热议的话题,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浅析其创作出发点及形成的根源所在。
关键词:“无赖派”;《人间失格》;《斜阳》;消极;心理角度;自我认同感;自我表达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03
一、太宰治与“无赖派”文学
1、无赖派的产生
“无赖派”这一概念是二战后由日本作家太宰治提出的,他也是“无赖派”最主要的代表作家。《日本文学史?现代卷》对“无赖”做了如下解释:“‘无赖’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无赖、无用、无奈的释义之外,还有更深邃的延伸,含有反叛的意味。”“无赖派”作家们文风颓废、空虚堕落、离经叛道,通过消极的方式反抗战后的日本社会和政府。“跨文化心理学用资料证明,只有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才能最精准地解释人类行为。”[1]无赖派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刚刚过去的战争惨痛使得一部分人对生活和未来失去了信心和前进的勇气,他们精神空虚,甚至轻生弃世,于是便转向了官能刺激来寻求精神安慰。他们以越来越浓厚的危机感、幻灭感和虚无感来怀疑战后日本社会的稳定性,否定传统的价值观。在社会混乱动荡的同时,日本国民的思想意识体系也在一种崩溃中彷徨。”[2]
心理学家埃里克?霍姆伯格?埃里克森所创建的“自我心理学”的观点指出,“人都具有自我认同感,当社会发生动荡,动摇了人们生活的基础时,容易使人发生认同危机。剧烈的社会变迁、战争威胁、政治和社会权利更迭都会导致稳定的丧失、个人价值的改变和不确定的情绪出现。”彼时的日本,刚刚在二战中战败,经济崩溃、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生活设施被毁导致生活无法保障,人心涣散,处于崩溃的边缘。身处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怀抱着对社会的强烈不满,作家太宰治,开始用自己的笔来批判这个社会。
清代史学家赵翼诗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几千年来皆是如此,巨大的社会灾难往往催生出优秀的文学家和诗人。彼时的日本正处于因战败被美国接管,价值观混乱的当口,无赖派应时而生。通过描述颓废堕落的庶民生活来表达自己的反抗,进而追求思想解放是太宰治文学的一大特点。以太宰治为首的无赖派作家们,无论是在自己的作品中,还是在自己的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消极厌世,沉默抵抗的态度正是“自我心理学”观点的现实例证,他们的反抗貌似悄无声息,实则影响深远。因为他们的文字充满了很强的故事性,细致的描写触碰到了每一个脆弱灵魂的深处,读后让人动容,更让人深思生活的意义所在。
2、太宰治与无赖派以及《人间失格》、《斜阳》
作为“无赖派”领军人物,太宰治的代表作《人间失格》和《斜阳》把“无赖派”空虚堕落、消极反抗、离经叛道的文学特征表达得淋漓尽致。《人间失格》中满满地充斥着颓废,主人公叶藏与大地主家庭脱离关系后自甘于每况愈下的生活。一段短暂而甜蜜的婚姻生活曾一度唤起了叶藏对生活的向往与激情。然而正当他决定告别过去不羁的生活时,妻子被人强奸又让他陷入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中,再次消极堕落,最后被送至一处偏僻简陋的居所,困病交加,孤独落魄而终。
叶藏的性格及部分遭遇与太宰治本人的极其相似,同样出生大地主家庭,同样不被父母关注,同样与家庭脱离关系,同样数次打算自杀。《人间失格》因此被日本文坛看为是太宰治的自传。“弗洛伊德把文学艺术的创作和人的所有精神活动都归入了无意识领域,把无意识看成是这些活动的起源”[3]他认为文学是被压抑愿望的满足,文学幻想的“原动力是不能满足的愿望”[4]。作家把现实的愿望融入到作品中,把自己假托到主人公身上,主人公的一言一行,一思一想,无疑就是作者本人的行为和意识;围绕在主人公身边的人物,也就是作者身边人物的化身。
《斜阳》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斥着腐朽衰落的味道。《斜阳》里的上原和直治,以及《人间失格》的叶藏都是太宰治的分身。他堕落、阴郁,对社会充满强烈不满甚至仇恨,通过吸毒、遁世、酗酒等消极方式表达着自己的逆反。而《斜阳》的另一主人公和子却是太宰作品中少有的积极乐观的人物形象,和子与母亲相处的场景描写,充满着温情、静谧与柔和,散发着幽远的古典美光辉,给读者亲切柔美的意境。在《斜阳》发表的1947年,和子作为单身女性未婚生子是不被社会所接纳的,她的行为是对当时社会道德底线的挑战和破坏。和子这个人物的原型,是太宰治情人之一的太田静子,静子与和子一样,是通过弟弟介绍,读到对方的作品后产生倾慕,与本人见面后遂坠入爱河,并为情人生下了孩子。文章中一部分内容来源于太田静子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