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梦的角度解读《宝葫芦的秘密》.doc

从梦的角度解读《宝葫芦的秘密》.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梦的角度解读《宝葫芦的秘密》.doc

从梦的角度解读《宝葫芦的秘密》   《宝葫芦的秘密》是张天翼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部中篇童话,它不仅代表了“十七年”童话创作的艺术高峰,而且在今天仍被视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过去研究者们对《宝葫芦的秘密》的阐释和评价,大都基于政治和艺术的双重视角,认为它是一部童话杰作,但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政治说教的印记。这样的定位是基本准确的。作为一个天生的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以独特的想象力为主人公王葆编织了一个奇异的梦,真实反映了孩童的内心愿望;另一方面,他又通过在王葆梦中创设的心理困境,表达特定时代的道德理想,以此实现教育儿童的目的。   本文在对既有研究观点进行批评和回应的基础上,从梦的角度进一步解读《宝葫芦的秘密》,由此阐释主人公梦境产生的外在社会语境和内在心理机制,同时指出作品思想艺术上的创造及其缺失。在我看来,无论是从时代的需求还是文本的表征来看,“宝葫芦”都只能是王葆所做的一个空幻的梦。在梦里,王葆不仅面临着在欲望和反欲望之间艰难选择的道德焦虑,而且还经受着个体游离于集体之外的强烈孤独感,他唯有从梦中醒来,才能在自我抗争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解放。   一、为什么这只是一个梦而已?   《宝葫芦的秘密》写的是少先队员王葆做的一个梦,他在梦中得到了一个神奇的宝葫芦。因为这个宝葫芦,王葆拥有了不同寻常的“特殊幸福”,但他并没有因此获得真正的快乐,内心的欲望反而让他经受了巨大的精神磨折。于是,在经历一系列的冲突和挣扎之后,王葆最终放弃了宝葫芦,回到原本属于他的“普通幸福”的生活中去。   弗洛伊德认为,所有的梦都是完全利己主义的,它们毫无例外都是自我的欲望,就如同孩子的内心一样。王葆的这个梦,便是儿童简单而直接愿望的反映。故事一开始就表明,王葆是一个缺少主动性的孩子,他希望什么事都可以不费力气轻松获得。他听着奶奶讲述的有关宝葫芦的故事,就在心里埋下了愿望的种子,希望通过宝葫芦来弥补现实生活的不满。当王葆和同学苏鸣凤因为电磁起重机的做法产生争执时,他再一次想到了宝葫芦,并由此遁入了有宝葫芦相伴的梦中。   宝葫芦可以说是王葆内心欲望的具象化,美食、玩具、金鱼、花草、图书、作业,等等,只要是王葆心里想要的,宝葫芦全可以帮他变出来。但张天翼并没有在作品中为我们呈现一个童话般的美梦,得到宝葫芦的王葆很快就陷入了精神上的困顿,伴随着欲望而来的一次又一次的受挫,使他渐渐生出了忧虑。通过《科学画报》、下棋、看电影等充满戏剧冲突的事件,作者向我们揭示了宝葫芦“移花接木”之魔力所隐藏的不光彩的真相,只是王葆身在其中并不自知。或者说,王葆已经隐约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他不愿接受这样的事实,因为他不愿放弃心中的念想。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王葆从未对宝葫芦产生过怀疑,他其实是个喜欢追问和反思的孩子,想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其中的合理性和可能性。可是由于王葆无法抗拒宝葫芦的诱惑,所以总是在关键时刻放弃追问,任自己游走在梦境和现实的边界。当愿望实现时,他希望一切都是合理的现实;当愿望受挫时,又希望自己身在梦中。也就是说,在欲望和理智面前不停摇摆的王葆,始终挣脱不了对宝葫芦的依赖,虽然他明知道只要动一动脑筋,就知道宝葫芦叫人相信不过。就这样,王葆陷入了越来越严重的焦虑之中,他唯有借助外力的刺激和推动,才能抛却不光彩的生活,获得心灵的自由。数学考试卷上出现的苏鸣凤独一无二的字体,连同书包里掉落下来的《科学画报》,使问题暴露无遗,逼得王葆到了不得不坦白的境地。经过最后的犹豫和挣扎,王葆终于在老师、家人、同学面前将他和宝葫芦的秘密和盘托出,摆脱了心理上的负累,然后从梦中醒来。   与世界经典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一样,《宝葫芦的秘密》也以梦境来结构故事。不同的是,爱丽丝的梦境呈现了与现实生活迥然相异的面貌,具有完整自足的特性,而王葆所经历的梦境,始终与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有时甚至很难分清何时为梦何时为现实。正因为如此,朱自强将《宝葫芦的秘密》视为中国幻想小说非自觉创作的开始,带有一定的先驱性。但是这种非自觉的文体意识,在朱自强看来,难免带来创作上的缺憾。他说:“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略去思想倾向不谈(如果能够的话),几乎距登上世界童话艺术形式的新高峰幻想小说式童话便只差一步了,但是非常遗憾,张天翼功亏一篑了――他在童话的最后让王葆从梦中醒来!那前面发生过的一切不过是一个梦。”朱自强认为,儿童幻想得到宝葫芦是儿童“天然而合理的欲望”,而这个梦对作品的幻想意境是极大的损害。   从现代儿童观以及儿童文学观的立场来看,朱自强对张天翼童话的批判性评价,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是,任何作家都无法摆脱自己所处时代意识形态的制约,我们不能以当下的标准去要求作家超越当时的意识形态。也就是说,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和评判,应该考虑当时社会的特殊语境。   “十七年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