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欧美的发展历程看中国有声书市场的可能性.doc
从欧美的发展历程看中国有声书市场的可能性
【摘要】文章通过梳理有声书的发展历程,探究欧美有声书发展的社会动因,归纳有声书产品的内在属性,分析中国的听书传统和发展阶段,希望为起步较晚的中国有声书市场提供某些借鉴。
【关键词】有声书;亚马逊;听书传统;数字订阅
【作者单位】张远帆,译林出版社。
近年来,中国出版业和世界出版业逐渐接轨,中国出版业紧跟国外书业的新动向、新趋势。就在亚马逊公司在西雅图开了第一家实体书店没多久,当当网就在长沙建起一家梅溪书院;众筹网站Kickstarter涉足图书出版后,中国很快出现各种形式的图书众筹;电子书的订阅模式在北美出现后,欧洲各国还没全面跟进,亚马逊的kindle unlimited服务就已经悄悄登陆中国市场了。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而唯独有一个图书门类,近年来是全球出版业数字化转型最为成功、销售增长最快的板块,却偏偏是中国图书行业缺失的一块拼图。
2016年5月,美国有声书出版商协会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美国有声书出版数量和销售额继续增大,有声书销售总额达17.7亿美元,比2014年增长20.7%,总销量比2014年增长24.1%。这也是有声书销售额增长幅度连续第二年超过20%。德国市场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有声书发展势头比电子书更好,400家出版商为读者供应了2.5万种有声书,每年约有700到800种有声书被投放到市场。2015年,德国有近500万消费者购买了有声书,占了总人口的7%。 截至2015年底,全球有声读物产值达28亿美元,2015年新增的有声书品种达4.3万种,相比2014年的3.6万种略有增加,而相比2013年的2万种则大幅上升。《华尔街日报》2016年7月撰文指出,有声书受益于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成为欧美图书业在数字时代意外的收获。与此同时,国内同行却只能望洋兴叹。我们缺的不是供给端的技术能力,也不是消费端的付费习惯,而是内容资源。在磁带、光盘作为主要出版介质的时代,实体有声书就没能在中国图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普通纸质书的电子化只需要在传统内容资源基础上,完成数字转码就可以。中文有声书的尴尬在于,内容存量极为有限,从来没有建立起收听和制作有声书的传统。
那么,中国的有声书产业真的是一泉无源之水吗,这个图书板块在中国市场的引爆点又在何处?稍稍梳理一下有声书在欧美市场的发展历程,我们或许能看清未来的方向。
一、始于公益,而非商业
有声书在西方出现并不是源于大众消费的驱动,而是来自公益服务的需求。早在19世纪末,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留声机的初始动机之一,就是觉得这项技术可以服务于视力有障碍的人群,帮助他们欣赏小说和诗歌。进入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为英文世界的有声书发展提供了动力。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了大规模不幸的视障人群,也催化了大众对失明的重新理解。当人们想到要为保家卫国而失去光明的退役军人提供文化服务时,阅读以一种听书的方式呈现。20世纪30年代,英国成立了“有声读物图书馆”,面向注册的失明人士和阅读普通书籍有困难的人员开放。不同于其他图书馆,有声读物图书馆的藏书需要借助定制器械才可阅读,且图书的制作成本高于普通印刷书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出台《退伍军人法案》,资助退伍军人接受高等教育,在纸质出版领域,此举拉动了读者对普及读物的需求,直接催生了平装书的革命。与此同时,有声读物的星星之火也从著名的纽约公共图书馆点燃。1948年,那里的一间阅览室被改建成录音室,开始为视障人士录制有声书。经过十几年的积累,有声书的服务慢慢覆盖美国整个公共图书馆系统,更多的普通读者也熟悉并喜欢上了有声书。相对高的制作成本和早年收听设备的局限让有声书的价格高企,并没能走进普通家庭。于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图书馆是有声书最重要的买家,更是最重要的普及渠道。直到今天,图书馆依然是有声书最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有声书最初是为特殊人群服务的,通过图书馆系统逐渐被广大人群所熟悉,进而获得长久的生命力,究其根本在于听书比阅读有着更低的进入门槛。
二、一边开,一边听
更多人进入听书这个门槛,则是要等到1970年之后。随着录音卡带的出现,有声书的制作成本开始降低,便携性大大提高,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78年,一位四处奔波的美国推销员在某次开车出差途中产生灵感,他发现听书和读书相比,不需要用手,也不需要用眼,听书时手和眼都被解放出来,听书者就可以同时做别的事情,长途驾车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完美的多任务环境。这位推销员果断辞职,在马里兰州成立制作公司,聘请专业演员录制全本的文学名著有声书,制作成卡带,供长途开车的旅行者利用车载音响收听。之后,果然有不少人效仿他的做法,一批专业的有声书制作公司诞生了。生产汽车的公司也很快发现车主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