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你与赣南互为记忆.doc
你与赣南互为记忆
一
著名文化学者李辉在2013年《上海文学》和《南方都市报》发表了《念念在兹 章贡合流》一文,文章主要写大画家黄永玉在上犹、信丰和赣州工作过――在赣南的轶事,涉及1940年代蒋经国主政赣南时,赣南各县办报的情形。李辉在人民日报社工作,恰好人民日报有个《大地》副刊;他写《章贡合流》之前还到赣南的上犹等地查阅档案资料,见上犹《凯报》有个《大地》副刊而惊喜。当然上犹的《大地》杂志已是1940年代中期的事了。
黄永玉先生1940年代在上犹《凯报》工作过,创作过不少漫画。2014年人民日报副刊刊登了徐红梅《黄永玉的马年生肖画:欢快时沉吟处》一文和90岁黄永玉作的一幅画马的漫画,画上有段黄先生题款,其中有“我几十年前在江西上犹报馆下乡采访”的文字。《凯报》寓抗战胜利之意,副刊原名叫“凯声”,1944年元旦改版后,更名为“大地”。也在这一年,后来成为台湾著名女作家的艾雯,躲避战乱,辗转进入上犹《凯报》社工作,任资料室主任兼《大地》 副刊主编。
赴台后的艾雯曾这样回忆她和黄永玉在上犹《凯报》社的经历:黄永玉是我在江西上犹《凯报》的同事,那时是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后,他来加入我们的报社(当时他才二十一岁),担任美术编辑,我是副刊主编,他常为副刊刻刊头、插图。他那时的外号叫“黄牛”,是一个活泼开朗热忱慧黠的小青年,很会讲话,也很会逗人。他才华洋溢,当时有木刻在报刊发表,已小有成就,另外还会水彩、剪纸、雕塑、写作。勤快的他口袋里总是放了一块木头和刻刀,和人讲话时,就摸出来边讲边刻。他为我画过一张水彩速写(他自己不甚满意,在画上写了“艾雯呀:黄牛画像 抱歉之至”)。另外,在我编报时,(他)当场剪了一帧剪影,倒是颇为神似。
上犹县政协2015年出版了一本《黄永玉与上犹》,上面录有黄永玉当年为《凯报》年轻编辑艾雯画的一帧剪影,还录有黄先生为艾雯画的一张水彩速写,附有艾雯一席话:“在画上写了‘艾雯呀:黄牛画像 抱歉之至’(民国)34.11.4”(此画编者收集自台湾)。
黄永玉现场创作的剪影,艾雯一直珍藏着。在2009年出版的《老家苏州》一书中,艾雯将该剪影的照片放在了书的扉页,剪影上有黄永玉的落款:“艾雯/黄牛刻 一九四五.十”。
一位起步于江西文坛,一度弄潮赣南文学,投入发展东南文艺运动的女作家艾雯及1940年代赣南文学报刊的“灵光一现”,已经呼之欲出了。
台湾文讯杂志社出版的十卷本《艾雯全集》这样介绍艾雯:本名熊昆珍,江苏苏州人,1923年8月11日生,2009年8月27日逝世,享年86岁。抗战期间曾任档案图书管理员、江西上犹县立《凯报》资料主任兼《大地》副刊主编,投入发展东南文艺运动。1949年以军眷身份来台,笔耕不辍。
年轻的艾雯在1950年代初的台湾“成为前现代主义时期的重要作家”, 诚如陈芳明2012年在为《艾雯全集总论》的《艾雯和战后台湾散文长流》所说,艾雯的第一本散文集《青春篇》“曾经在那苍白年代抚慰多少受伤心灵”。
晚年艾雯的脚步已在她的家乡苏州踏响,2000年10月首届艾雯青年散文奖颁奖仪式在苏州举行(陆文夫、范培松等列席)。艾雯终身对文学的持守,她的创作贯穿“青春和爱的歌唱”(刊于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文学史料》第4期,阎纯德以此为篇名),都与她在赣南这段人生冶炼和文学奋斗分不开。
二
艾雯与江西有缘,她的第一篇作品是短篇小说《意外》,时年17岁,此文1941年参加《江西妇女》月刊征文,得小说组第一名,便取“艾雯”为笔名。想不到不久她就深入到赣南山城和乡村,做文字工作,她在写作中发现了自己,在思考中认识了自己,在接受时代的考验、生活的挑战中,建立了自己。
《艾雯自述》写道:1937年初春,我们一家四口随着父亲欢欢喜喜去江西钨处(赣南大余县)上任。不料几个月后日军侵略我国,战争爆发。1940年夏天文弱书生型的父亲又因忧愤交集,遽然急病去世,温馨的家庭顿时失去支柱。年轻的我辍学就业,挺起柔弱的肩膀来承下了奉养母亲、幼妹的生活重担。她大余钨业处的图书馆一站就是5年。
晚年艾雯在《赣江水流不尽》一文说得更详细:1944年初夏,大庾(大余)告急,钨处派我押了几十箱图书疏散到上犹。《航程》一文艾雯回忆幼时在老家苏州的令人神往的“坐船”:“篷船房舱里有洁滑的地板和明净的玻璃窗,橹声咿呀,一路披柳穿荷地顺着潺??的河流轻疾转进。”接着叙写了在赣南水上的航程,详细地回忆了由大余乘船到上犹的情形。可见赣南生活对她烙印之深情感之深。
1943年前途未卜惶悚落寞却一身朝气的艾雯是乘船进入上犹的。
大余与上犹(还有南康和崇义)同属古时南安府(辖四县),从大余出发,水路还得顺流向北先到蓉江(南康),到三江口掉船西行,溯流而上,水流湍急多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仙剑奇葩传2(二).doc
- 仙君,快上车.doc
-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doc
- 代税收遵从的理论研究及其在税收管理中的应用解析.doc
- 代糖:糖的“替身”,是否甜得健康?.doc
- 代际僭越与成长“超克”.doc
- 令人怀念的年画.doc
- 令人疑惑的做人学问.doc
- 令我印象深刻的两位《红豆》新作者.doc
- 以“就业”为导向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doc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工业机器人技术(安装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软件技术(前端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安全运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车辆鉴定与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石油炼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