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化生态村综述.doc
文化生态村综述
【摘要】文化生态村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提出的,主要是处理文化生态保护、社会经济发展、发展旅游的三者的关系,是对于文化保护与利用提出的新理念和方式。现阶段国内对于文化生态村的研究主要从文化生态村与经济、文化的关系以及如何建设好民族文化生态村等方面进行论述的较多,但是文化生态村与艺术的关系,尤其是蕴含在文化生态村中的文化没有以艺术形式得到很好的凸显。
【关键词】文化生态村;国内;综述
文化生态村在国内来说是一个较晚提出的概念,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由尹绍亭借鉴生态博物馆理论和实践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探索而提出。尹绍亭指出,文化生态村,是一处崭新的文化保护与利用的理念和方式。他强调要处理好文化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生态保护与发展旅游的关系,目标是实现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协调地持续地发展。1997年,云南省政府在《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建设遍布全省的民族文化生态村”。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的目的是把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民族文化资源保护、民间文化产业开发与其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协调起来。从1998年开始,先后在丘北县普者黑仙人洞村、腾冲县和顺乡、景洪市基诺乡巴卡小寨等进行试点。2001年,云南省又组织专家初选了30各村寨作为“民族文化生态村示范点”,将这些村寨分为“文化旅游村”、“生态旅游村”、“历史名村镇”、“民族工艺村”、“文化保护村”等。纵观文化生态村研究的文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学者认为建设文化生态村是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黄萍,王元珑(2005)指出民族文化是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资源,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民族文化资源也在消褪,认为建设文化生态村可实现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张兵,叶宁(2007)通过对个案的分析探讨了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策划问题,其中重点探讨了当地居民的利益及获取利益的途径。杨丽萍,李尚云(2006)通过文化生态村的案例分析,提出大力开发或发展有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和民族风情旅游产品突出民族文化的内涵,使其在国内外形成拥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名牌旅游产品。苏文苹,易茁(2007)以南美拉枯族自治乡神秘的拉枯族文化,壮珑的玲生古茶因群落为开发对象,论证开发南灸乡拉枯族文化生态村旅游的意义,提出建立民族文化生态村的原则及开展文化生态旅游的策略,实现保护地方民族文化、自然生态环境和发展地方经济的双底,达到南灸脱贫致畜的目的。谢亚平,雷卫东(2006)提出建立西部民族文化生态村可促进西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部分学者通过对个案的分析,探讨出民族文化生态村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并提出措施、建议。张兵,刘芳(2008)对个案进行分析,探讨了少数民族社区旅游开发问题,重点探讨了少数民族社区旅游的经营与管理。张波,赵蕾(2012)通过对个案的实地考察,发现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解晓丹(2011)通过对个案的分析,提出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一部分学者通过对个案的分析,认为民族文化生态村是对文化进行保护、传承的新模式。旷宗仁,赵锦辉(2014)提出民族文化生态村是对乡土农业知识进行有效保护的途径之一。尹绍亭(2009)通过民族文化生态村的建设为例,可以对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保护进行探析。吴昊,郭静伟(2011)提出民族文化生态村是一种力求全面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并努力实现文化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乡村建设的新型模式。万义(2011)以文化生态学作为理论支撑,采用质的研究范式对个案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将民族文化融入到文化生态村的建设中才能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王亚南(2002)提出文化生态村“生态”的要义所在就是要保持文化资源的永续利用。龙泽江,曾羽(2012)提出在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实践活动中,民族文化生态村坚持了文化及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原则。魏国彬,杨晓梅(2011)提出特色文化展示基地是指在拥有特色文化资源优势的特定区域集中展示特色文化的场所,民族生态文化村模式就是特色文化展示基地的建设模式之一。
一部分学者认为,民族文化生态村的建设要注重当地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杨慧(2004)指出民族文化生态村的建设主要是以弘扬当地人的文化与正确理解生态环境的内涵。向云发(2008)提出文化与生态的辩证关系为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提供了理论基础,使文化生态村更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胡馨月(2015)对文化生态村进行个案分析,对于文化生态发展中的困境提出对策与建议,实现其可持续的发展。
陶犁(2002)以个案分析为主,叙述如何利用好丰富的民族文化及优良的生态环境形成独特的经济、生态、文化的耦合。
一部分学者为如何建设好民族文化生态村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