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时期彝族汉语诗歌的多元发展.doc
新时期彝族汉语诗歌的多元发展
彝族诗歌在中国少数民族汉语诗歌创作中极具代表性。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汉族文学书写中,宏大叙事被逐渐解构,取而代之的是对个体价值的重视和书写。少数民族文学也是同样,以彝族诗歌为例,诗人开始“文化返乡”,将本民族的精神气质和历史传统书写在诗歌之中。当代彝族汉语诗歌可大致划为三大分期,第一分期为1949年到1980年,为彝族当代诗歌的建构时期;第二分期为1980年至1995年,这一时期的诗歌产生于建构时期宏大叙事的延续和民族意识萌芽的交互作用;第三分期为1995年至今,彝族诗歌体现出多元化、杂糅性以及多声部共振的话语形态。本文主要探讨后两个阶段,即呈现了多元化创作特征的新时期彝族汉语诗歌。这一时期涌现了大批的彝族诗人,有的将日常生活和民族传统文化以浪漫抒情诗的方式表达,有的用彝族原始宗教和史诗融入现代性的书写,有的用女性的细腻和敏感编织出隐喻和意象,有的将对社会现实和民族发展的思考直接流露。
新时期彝族诗歌创作的先驱者和代表人物是吉狄马加。吉狄马加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创作。正是由于他的汉语诗歌的陆续发表,当代文坛才开始一睹彝族诗歌的瑰宝。吉狄马加在《自画像》中充满激情地写道:“我――是――彝――人!”这首诗的生产标志了当代彝族诗人民族意识的自觉,随后大量的彝族诗人开始创作,标明“彝族意识”,并将彝族的古老传说、史诗、日常习俗、地方性知识有意地运用到诗歌之中,以学者型诗人阿库乌雾为代表的诗人还将彝族母语口语的词汇注入到其诗歌创作中,至此彝族当代诗充满了杂糅之美。
作为文化返乡的抒情诗
彝族诗歌有着抒情的传统,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彝族汉语书写的迅速增长刚好承袭了这一抒情传统,将传统、彝族乡村、神话等素材结合到诗歌创作中。以吉狄马加为例,他的诗歌常以本民族的传统和习俗为表征(如打猎、斗牛、口弦、纺织、葬礼等),进而渗透民族的内在精神和社会伦理,以表达对古老民族传统的依恋以及渴望回归的诉求。
吉狄马加在《黑色狂想曲》中复述了族群的集体记忆:“让我成为空气,成为阳光/成为岩石,成为水银,成为女贞子/让我成为铁,成为铜/成为云母,成为石棉,成为磷火/啊,黑色的梦想,你快吞没我,溶化我/让我在你仁慈的保护下消失吧/让我成为草原,成为牛羊/成为獐子,成为云雀,成为细鳞鱼/让我成为火镰,成为马鞍/成为口弦,成为马布,成为卡谢着尔/啊,黑色的梦想,就在我消失的时候/请为我弹响悲哀和死亡之琴吧/让吉狄马加这个痛苦而又沉重的名字/在子夜时分也染上太阳神秘的色彩”。在这里,诗人展示了一幅古老的图景,从这节诗歌来看,尤其是最后一句,诗人不仅试图走近族裔传统,而且变得十分焦虑。黑色是整首诗歌的色调,也是彝族人最为崇尚的颜色,事实上,吉狄马加的诗歌铺陈了诸多的彝民族传统元素,为后来者提供了诗歌创作的导向。
吉狄马加所进行的诗歌实践,和他同时期或者略晚进行创作的诗人也同样进行着,比如倮伍拉且。他在代表作《白牛》中如是写道,“有一座山/有一头白牛/白牛啊山的心脏/不落的月亮/有一个人/有一头白牛/白牛啊人的灵魂/不落的太阳/每一个人都有一座山/都有一头白牛/永恒的天空/左耳挂着月亮/右耳挂着太阳”,在这首诗里,比起沉重的集体记忆,我们更容易看到民歌的色彩。很多评论家和学者着重就倮伍拉且的“大山情结”诗歌作了细致的考察和研究,如彝族诗人、学者阿库乌雾,将这首《白牛》定义为具有“与宇宙共存的生命哲学观”。在我看来,诗人并非注入了相对复杂的哲学命题,而是水乳交融般将民歌体裁、神话意象以及对凉山地区现状的思考连成一体。
吉狄马加和倮伍拉且堪称彝族现代诗的拓荒者。对于后来彝族现代诗歌势头强劲的创作浪潮而言,拓荒者们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对家园和集体记忆的咏唱引起了后来者的效仿和超越,而其本身早期诗歌的生命力仍在延续着,散发出耀眼的神性的光芒。此后,更多的彝族诗人投入到当代汉语诗歌创作之中,他们纷纷化用自然风景或者日常生活中的意象,将其注入到对族性意识的思考之中。把风景作为民族景观来呈现,而不是被动的装饰性的所指,是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的事情。诗人们认为,笔下的这些地理景观不仅是诗人自己的生存地,也是整个民族共同体的生存地,能够象征民族的身体,因此,将意象主体化是新时期彝族汉语诗歌的一大重要表征。
阿苏越尔正是将意象主体化的代表诗人之一。他曾在《民族文学》上发表了《阳光山脉的雪》一诗,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雪山黑鹰/雪花飘洒/雪花飘飘洒洒/在一个人的阳光山脉/人迹罕至的高度/你看见雪花/就像父亲和它自己的传说”,彝族的先民具有人类源于水或源于雪的观念。在凉山彝文古籍《勒俄特衣》中有雪源十二种的记载,认为包括人在内的十二种动物都出自雪中,彝语中“人”的直译便为“雪人”。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