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柳侯园:黄蕉丹荔,山水来归.doc
柳侯园:黄蕉丹荔,山水来归
朱千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宁市作家协会会员。2006年开始行走南方,作岭南田野考察。现旅居广西南宁,从事岭南文化研究。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资深作家。代表著作有《岭南文化三部曲》《像麦子那样金黄》《中国美女地理》《三沙人文地理》《家山何处》等十余部。荣获首届“朱自清文学奖”。
谒柳侯祠
2016年3月上旬,我和诗人侯珏行走在桂中一带,先后去了武宣、柳州、来宾等地。3月8日到达柳州。晚间,刘频、飞飞等麻雀诗社几位成员邀酒。柳州诗人多,佳作也多。酒酣耳热,诗人们激情澎湃献诗数首。我感受到柳州人的真诚、热情与诗意。柳州文人聚会,免不了谈柳宗元,谈“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的故事。我问柳江边还有柳树吗?诗人们告诉我,滨江东路和滨江西路皆植旱柳,百里柳江,可谓烟柳如云,最为可观。
柳树是古代著名景观植物。柳宗元柳州植柳,一直是柳州史上佳话。唐宋八大家中,我读柳宗元最多,《永州八记》一直是案头书。我发现,柳宗元还是一位相当不错的园林与植物专家。《种树郭橐驼传》中,他大谈植树秘诀:记得让树根有地方伸展,培土要均匀,根部最好用原来旧土,最后需要把土捣结实。后来,柳宗元贬往永州、柳州,对蓬勃旺盛的南方植物更是表现出浓厚兴趣,他种过草药、木芙蓉、灵寿木、木槲花,甚至,他住柳州城西北时,还种过黄柑二百株,那是相当大的一片果园了。另种有树木若干本,竹三万竿,园圃百畦。最为人熟知的,当属植柳:“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此诗风趣幽默,如一粒话梅清新隽永,余味无尽。
寄情山水,移情花木,基本上是古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或仕途失意后自我调整心态最常用之法。他们交出炙手可热的官印并从高高的庙堂退出,转身行走江湖,于柳暗花明中找到了踽踽独行的自己。回想起来,昨天的党派纷争与权力博弈如同一场梦魇。在古代中国,惩罚官员最常见的手段是谪贬,将官员放逐边地与蛮荒,让他们在烈日下炙烤,在呼天不灵叫地不应的绝望之中反省。有时,历史很诡谲,命运太无常:朝廷少了一位平庸的官吏,中国文化史上就多了一位大师。柳宗元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到柳州,我通常做两件事,一看奇石馆,二访柳侯祠。两地已去数次,每每意犹未尽。柳侯祠旧址,原是唐代罗池庙,历代皆有重修,原建筑毁于兵燹,今园内多为清代遗存,壁上存乾隆时柳侯祠及书院等石刻图。光绪三十年(1904年),此祠址开辟为柳侯园,成为柳州著名的园林胜景。
入柳侯园,迎面为柳宗元像,柳像风神俊朗,翘首昂视,传神地定格了柳宗元四十多岁的壮年形象。柳像往北即柳侯祠。祠庙坐北朝南,白墙青瓦,古朴肃穆。门额“柳侯祠”三字系郭沫若书,两侧对联集韩愈《享神诗》句:“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现存柳侯祠系清代三进制布局,砖木结构,分前、中、后三殿。
庭院有石井栏,旁有石碑,刻柳宗元《井铭》。柳宗元柳州凿井事迹,历代府志皆有记述。当年,柳州百姓用一种大肚小口的瓦罐去背江水,而柳江岸高坡陡,旱季水浅,岸边上下何其艰难;雨季江水泛滥,水质浑浊,又道路泥泞,最易滑倒,百姓为饮水苦不堪言。柳宗元见状,决定搞一项惠民工程:打井。关于打井的各项开支,皆由政府埋单。柳宗元亲自勘查地形,选择“城北隍上”为井址,不到一月,投入“役庸三十六,大砖千七百”,大功告成。井深六丈六尺,水质清凉甘美,且水源充足,柳城百姓无不为之庆贺。柳宗元亦作《井铭?并序》和《祭井文》以纪其事。
荔子碑,柳侯园中的镇园之宝。府志记载,明代筑柳州外城,有军士捡得石碑半截,用以砌城墙。但每次砌进墙内,次日城墙就会轰然崩塌,众人为之惊恐。后请道公作法,知是“荔子碑”,众人恍然醒悟,以神碑砌墙,乃是对柳侯大不敬,岂能不受惩罚?最后,众人只好把断碑抬回柳侯祠,与残碑合为整体,这一珍贵文物才得以完整保留。
荔子碑高2.2米,宽1.2米,为黑色大理石。碑文系韩愈所撰,因首句“荔子丹兮黄蕉”,故得碑名。碑文为苏轼所书,笔墨丰腴流走,朱熹称之“奇伟雄健”,此碑融柳宗元之事迹、韩愈之诗文、东坡之书法于一体,甫一问世,即被视为珍品,世称三绝碑。
花,甚至,他住柳州城西北时,还种过黄柑二百株,那是相当大的一片果园了。另种有树木若干本,竹三万竿,园圃百畦。最为人熟知的,当属植柳:“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此诗风趣幽默,如一粒话梅清新隽永,余味无尽。
寄情山水,移情花木,基本上是古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或仕途失意后自我调整心态最常用之法。他们交出炙手可热的官印并从高高的庙堂退出,转身行走江湖,于柳暗花明中找到了踽踽独行的自己。回想起来,昨天的党派纷争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