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析“欢迎”.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欢迎”.doc

浅析“欢迎”   摘 要:“欢迎”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晋。从《归去来兮辞》到今天的现代汉语,“欢迎”早已今非昔比。本文基于语料,对“欢迎”本义的发展、引申义的产生及其机制和语法功能的演变做一简要梳理,旨在对汉语词汇发展规律的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欢迎;本义;引申义;语法功能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2   古老的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被世人称为“礼仪之邦”。在漫长的文化历史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礼仪规范。《论语》有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华民族素来就有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人来客至,迎来送往”更是最基本的待客礼节。“欢迎”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晋陶潜的《归去来兮辞》中。“僮仆欢迎,稚子候门”,生动刻画了诗人久别归家时合家欢庆、轻松畅快的场景。   “欢”,《说文解字》载:“欢,喜乐也。”[1]从字形字源上讲,“欢”是个形声字,本义就是快乐。从战国时玺印文的“欢”字可看出,其义符是一个站在那里张着嘴大笑的人的样子,表示欢乐喜悦。“迎”,《说文解字》载:“迎,逢也。”[1]“欢迎”连用,本义是指高兴某人来而欢快地迎接某人。时至今日,“欢迎”一词又有哪些发展变化呢?本文拟对此做一简要分析。   一、“欢迎”本义的演变   “欢迎”的本义为“欢快地迎接”,“欢快”主要体现在外现的动作上。其动作主体并不局限于人,也可为鸡犬等动物。如:   晋陶潜《陶渊明集》卷六:“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宋晁公?i《嵩山集》卷二十七:“凫?p久别犹相识,鸡犬欢迎自不迷。”   宋方勺《泊宅编》卷下:“须?,猫生一子。稍长,极驯扰。其重七八?b。每客至,则欢迎走报。”   在“欢迎”一词的使用过程中,“欢”字的语义指向渐渐由侧重于外现的动作状态扩展到内心的情感感受。由此,“欢迎”一词从动态的描绘发展到了偏静态的刻画。得益于此,“欢迎”的动作主体也可不局限于充满活力的稚子童仆而能扩展到白发苍苍的拄杖老人。如:   宋洪咨夔《平斋文集》卷第二十一:“北门老农扶杖以欢迎,喜谈旧事。”   明杨士奇《东里集》东里诗集卷二:“涧底玉泉鸣石磬,云边红烛乱星光。欢迎天上来龙驭,一夜祗园散好香。”   宋徐铉《徐公文集》卷第二十二:“楚老欢迎归旧里,春风留恋过杨州。”   与此同时,缺乏内心情感活动的动物如鸡犬猿鹤等充当“欢迎”主体的情况逐渐消失。即便在现代汉语中,存在非人称类名词作为“欢迎”动作主体的用例,也是通过拟人手法,将人的情感思维赋予其中达到的。如:   好客山东欢迎您。   迎客松热情地张开双手,欢迎每一位游客的到来。   二、“欢迎”引申义的产生   “欢迎”的本义是“欢快地迎接”,此时“欢迎”的客体、主体有时间上的先后之别,也即是客体到来在先,主体欢迎在后。而当主体欢迎在客体到来之前,且二者有一定时间间隔时,“欢迎”便由其本义引申出了“诚挚盼望,乐意接受”的意义。如:   明邓庆?u《闽中荔支通谱》卷十三:“寒浆不待隆冬结,满座欢迎六月霜。”   明杨士奇《东里集》东里诗集卷二:“涧底玉泉鸣石磬,云边红烛乱星光。欢迎天上来龙驭,一夜祗园散好香。”   清徐哲身《大清三杰》(上):“后来督抚,反以制军前事之鉴,不敢再来禁烟,甚至欢迎烟土入口,此其三误也。”   这样的用例在现代汉语中更为多见。如:   书中有不妥当之处,欢迎读者提出意见。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司参观指导。   中国尊重和欢迎蒙古的无核武器地位。   应当注意的是,当“欢迎”后接的对象是动词,也即该动作的施事省略时,一般情况下,动作的施事多数是第二人称,如你、你们等;动作的受事就是这句话的主语本身,行文中也可省略。如:   欢迎订阅新华社报刊。   欢迎光临。   当“欢迎”用来表示“诚挚盼望、乐意接受”的意义时,“欢迎”的客体是可预见但尚未成为现实的。那么,从客体的角度,便可引申出“被人喜欢、受人青睐”的意义,行文中常常与“受”、“受到”连用。此类用例主要出现在现代汉语中。如:   你和柏杨的书在市场上都相当受欢迎,这反映出什么现象?   当时那个乐队在学校受欢迎吗?   三、“欢迎”语法功能的演变   这里涉及到词与词组两个概念。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载:“词是代表一定的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结构单位。”而“词组又叫‘短语’,是大于词的语言单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词构成而不成为句子的语言单位。”而词与词组的区别,在语法功能方面,“词是句法结构中最小的独立运用的单位;词组也是句法结构中的运用单位,但不是最小的,可以从中再分析为词的单位,例如‘感谢母亲’,可以分析出动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