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一节 我们居住的地球方.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我们居住的地球方

讨论 “古人真无聊,不知道就别胡说八道,该耕田的耕田,该织布的织布去。” 讨论:谈谈你们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疑问 1.无论地是方的或圆的,总得有个边,为什么从来没有人走到过。 2.人们找不到太阳升起和落下的地方。 我们能在生活中找到类似的模型来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地球形状分析: 人越往山上爬,看到的地平圈越大 地球是球形的证据(2) 月食时从月亮上看到地球影子的一部分是圆弧形的。 月蚀现象: 太阳 月球 地球 地球是球形的证据(3) 北极星高度角的变化 在月球上看地球 在没有高科技手段的古代,我们的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怎样的? 地球 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棕色——陆地 蓝色——海洋 白色——云 地球的大小 考一考 地球是一个正球体吗? 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 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相差0.33%,看上去还是很圆的。 本节小结: 请你谈一谈你的收获,好吗? 人们认识地球的历程;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方法; 地球形状的描述; 体验:(1)假设一个人的手臂共长1.6米, 如果要手拉手围绕地球赤道一圈, 请问需要多少人? (2)如果一个人日行50千米,那么他绕地 球一圈要走 天。 课堂练习 1. 下列事例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远航的帆船船身先从视线中消失 B.太阳、月亮都是球体 C.月食时地球的影子呈圆弧形状 D.站地越高,看地越远 2.下列自然现象不能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有…………( ) A 太阳、月亮等星球呈球形 B 麦哲伦率船队绕地球航行一周 C 海面上远去的船只,桅杆最后消失 D 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地球照片 B A 4.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 A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B 麦哲伦环球航行 C 人造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 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 5.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实例是………………………( ) A 铅笔在篮球表面上移动 B 观看头顶天空是半球内表面 C 1521~1522年麦哲伦的航海经历 D 太阳的东升西落 B C 6.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 ) A 海上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B 铅笔在篮球表面上移动时,会慢慢消失 C 1519~1522年麦哲伦的航海经历 D 人造卫星拍的地球照片 B 7、在用铅笔、篮球模拟帆船在海面航行的实验中:铅笔在水平木板上移动时,我们看到的铅笔 ;铅笔在篮球表面远离我们时,我们看到的铅笔 。 此实验现象与帆船航行时的现象对比,可以证明 。 长度不变 变短,且笔尖先消失 地球是一个球体 8、经过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是一个 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是 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 半径 21千米,二者仅差0.33%,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圆的。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6378 短 9、成语“夸父追日”说的是古时候有一个他想朝着东方不停地走下去,去追赶太阳的想法能不能实现? 不能实现,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他头朝东方不停地走下去最终将回到原点。 爱护我们的家园 地 球 3000多年前古代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第一节 我们居住的地球 1 探究地球的形状。 知道地球的大小。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圆地方 盖天说 大地是个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大陆四面环绕着海水,有一个浑圆的巨大天罩盖在上面。 古代巴比伦人 天被高高的山撑着 星星则从天上垂下来 太阳乘着一艘小船順着一条大河流到各地 古埃及人 古代印度人 大地是一个圆盾,由三头大象驮着,站在乌龟背上,乌龟下面盘着一条大海蛇。 要求:一、表明对这种观点的态度; 二、用简明、完整的语句陈述你们的观点 或理由(可以分点罗列)。 这幅图与印度的哪些特点有关? 天圆地方是人们对自然界观察后真实的写照。 受生活环境和观测工具的限制,对地球的认识具有地域性和局限性 人们对自然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发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