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尚书课件.ppt

《 尚 书 》 导 读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尚书》题解 所谓“书”,在上古专指史官的记载。史官的职掌是记载君主的言论与重大事件。史官的记录汇集成册,便称为《书》。 记载春秋时期史事的《左传》中已出现过《虞书》,到了汉代,学者们将幸存下来的这些《书》统称为《尚书》。王充《论衡·正说》:“《尚书》者,以为上古帝王之书;或以为上所为,下所书。” 如王充所说,其解有二:一、尚指上古,由来久远;二、尚指帝王,高居在上。这比那些“依违作意以见奇”的解说平实近真,可以信从。 《尚书》研究之艰辛,《尚书》命途之多舛 唐代文学家、古文运动首领韩愈有“周《诰》、殷《盘》,佶屈聱牙”的感叹。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云:“《诗》、《书》为人人诵读之书,然于六艺中最难读。以弟之愚暗,于《书》所不能解者,殆十之五,于《诗》亦十之一二。 ” 清代《尚书》学之被誉为“集大成”者孙星衍“亟以数十年中条记《书》义编纂成书 ” 。(《尚书今古文注疏·序》) 山东栖霞人牟庭(1759—1832),穷毕生精力完成两部大著:一是《诗切》,一是《同文尚书》。后者自三十岁左右始撰,至基本脱稿时已六十三岁,又继续修改至七十四岁辞世,尚未定稿。其子牟房将书稿携至浙江刻版,遇太平军攻浙,急将书稿移回山东。数十年后王懿荣得到书稿,亦想校刻,因八国联军入京,身死书亡。又数十年王献唐得到书稿,清抄一本,将要排印,七七事变又作。到了1958年,献唐先生高兴地为之作序,以为终将印行,不料稍一耽搁,“文革”又起。历时百余年,三位想刻印之人四遇厄逆,竟都未能如愿。所幸者1982年,齐鲁书社终令此书问世,实现先贤遗愿。 现代国学大师顾颉刚立志将《尚书》彻底整理一番,编辑一部《尚书学》。其先期工作分四步: 第一是把各种字体的本子集刻成一编,看它因文字变迁而沿误的文句有多少。 第二是把唐以前各种书里所曾引用的《尚书》句子辑录出来,参校传本的异同,并窥见逸《书》的原样。 第三是把历代学者讨论《尚书》的文章汇合整理,寻出若干问题的结论。 第四是研究《尚书》用字造句的文法,并和甲骨金文作比较。最后才下手去作《尚书》全部的考定。(《尚书通检·序》) 其四项任务中第一项,顾氏与版本目录学家顾廷龙合作,于20世纪三十年代已着手摹写刻版,并于1935年发出《出版预告》(见《古史辨》五),有“着手已历三年”,“刊刻逾半,年内可望出版”之语。旋因日军深入华北,未能成书(其惊险经过及同人顽强努力之情,可阅顾廷龙《尚书文字合编·后记》)。其后动乱不止,至1982年顾廷龙重新整理编纂,有上海图书馆孙起治协助,历时又十二年;在《出版预告》六十年之后的1996年,终于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顾氏计划中最后一项,其实只完成《尚书》中一篇《大诰》的译证工作。《尚书大诰译证》历时八年,四易其稿,成书约70万字,惜又遇“文革”,至今尚未能按原貌出版。 由此数例,足可见《尚书》诠释难度之超常和文化价值之超常。其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不能缺少《尚书》这块宏大而坚固的基石。 《尚书》既从上古传下,篇目自应极多,字形自是奇古。遥想当年官府柱下,典册累积充栋。然竹木简册易为虫蛀断烂,而量大又难以重新抄写。年代久远,史料难免残缺。虞夏之世传下者,寥若晨星。商代传世史料亦不可多得。周代文献本是很丰富的。王室衰微后,天子失官,礼乐卜史流散四方。凌夷而至春秋末年,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史记·儒林列传》)。 《史记·孔子世家》:“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穆,编次其事。” 有学者认为孔子与《书》关系不大,认为史迁此语是汉武帝时社会上渐渐产生出的论调。我们认为既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且孔子对诗、礼、乐都进行过整理,“序(编次)《书传》”亦应可信。 战国时期,大国纷争,诸侯对典籍中不利于自己的部分自然不满。 《汉书·艺文志》说:“及周之衰,诸侯将逾法度,恶其害己,皆灭去其籍。” 韩非则认为世之愚学“多诵先古之书,以乱当世之治”(《韩非子·奸劫弑臣》),“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韩非子·五蠹》)。 延及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丞相李斯建言: 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帝制曰:“可。” 汉王朝建立之后,有识之士便致力于先秦文献的搜集。 西汉末刘歆:汉兴,去圣帝明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