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课件.ppt
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 石油炼制与 石油化工 石油炼制是指将原油经过分离和反应,生产燃料油、润滑油、化工原料及其它石油产品的过程。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进行化学品的生产通常称作石油化工。 原油 原油是未加工处理的石油,是一种黄褐色至黑褐色粘稠液体,其组成十分复杂,是由不同碳原子数、不同分子量和不同分子结构的烃类组成的混合物。 二、常压蒸馏 在接近常压下,将原油在蒸馏塔内分离出汽油馏分(沸点〈130℃ 〉、航空煤油馏分(130~240℃)、轻柴油馏分(240~350℃)、重柴油馏分(350~550℃)和催化裂化原料。 三、减压蒸馏 减压操作的目的是降低物料的沸点,避免在高温下蒸馏发生分解。减压塔分离出催化裂化原料或润滑油原料,减压塔底渣油可作为燃料油,或作为石油沥青和石油焦的原料。 炼油产品需求量较大的是轻质油(如汽油),但直接蒸馏得到的汽油等轻质油含量很少。另外,直馏汽油主要含直链烷烃,辛烷值(衡量汽油在汽缸内抗爆性的数字指标)较低。因此要进行二次加工,包括催化裂化、热裂化、催化重整等。 无铅汽油----不含四乙基铅抗爆剂 辛烷值(抗爆性指标) 用辛烷值评定车用汽油在发动机气缸中燃烧时抵抗爆炸燃烧的能力。将异辛烷(2,2,4三甲基戊烷)辛烷值定为100;正庚烷的辛烷值定为0。辛烷值越高,表示抗暴性能越好。 一、乙烯 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由于乙烯具有双健结构,因而其反应能力很强。通过乙烯的聚合、氧化、与其它化合物的加成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可得到很多极有价值的衍生物。 二、丙烯 丙烯分子中含有双键和α-活泼氢而具有很高的化学反应活性。在工业生产中,利用丙烯的加成、氧化反应、羰基化、烷基化以及聚合反应,可相应地合成一系列有机化工产品。 三、碳四烃产品 碳四烃系指丁二烯、正丁烯、异丁烯和正丁烷。其中丁二烯最为重要,它既能自行聚合,又能与其它单体共聚形成性能优良的合成橡胶,在工业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四、芳烃产品 石油芳香烃主要是指苯、甲苯和二甲苯。芳烃产品广泛地用在石油化工和有机合成中,用于制造染料、农药、医药、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 第四节、典型产品工艺介绍 烃类裂解制烯烃 烃类热裂解反应 烃类热裂解是吸热反应,反应途径十分复杂,目前认为是自由基连锁反应。以乙烷为例,总的热裂解反应是: C2H6→C2H4+H2 裂解气分离 (1)压缩---裂解气中的低级烃为低沸点气体,为了使其在不很低的温度下部分液化,需要对气体进行加压; (2)酸性气体的脱除---用氢氧化钠溶液对裂解气进行洗涤, 脱除裂解气中的硫化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杂质; 裂解气分离 (3)干燥---裂解气分离在-100摄氏度以下进行,水会结冰,堵塞阀门和管路,需采用分子筛等干燥剂进行吸附干燥; (4)除炔烃---为延长聚合催化剂寿命,采用催化加氢方法脱除乙炔,使其转化为同碳数的烯烃或烷烃; 裂解气分离 (5)烃的分离---在多个串联或并联的精馏塔中对裂解气进行分离提纯,先后分离出氢、甲烷、乙烯、乙烷、丙烯、丙烷、碳四馏分、碳五馏分和裂解汽油等产品。 乙烯制环氧乙烷 乙烯在银催化作用下直接氧化生产环氧乙烷。 2CH2=CH2 + O2 2CH2 CH2 O 环氧乙烷 (1)原料气的混合---乙烯原料经加压后与氧气、致稳气甲烷及循环气体混合均匀; (2)原料混合气的反应---原料混合气预热后进入装有银催化剂的固定床反应器进行反应; (3)环氧乙烷的吸收---反应后环氧乙烷、乙烯、副产物二氧化碳进行水吸收分离; (4)吸收液的解吸---环氧乙烷吸收液进入解吸塔将环氧乙烷经过蒸馏解吸出来。 * * 应用化学系 26号 第一节、石油化工的原料 石油被称作“工业的血液”,可生产燃料(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燃料油等)、化工原料(三苯:苯、甲苯、二甲苯;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等),进而生产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等。 一、原油预处理 脱去原油中的水和盐及其他杂质。 第二节、石油炼制 芳烃产品 四 碳四烃产品 三 丙烯 二 乙烯 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