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红外光谱-中国药科大学.ppt
规律 ① U=0,链状饱和化合物 ②U=1,结构中含一个双键或脂环. ③U=2,结构中含叁键或两双键 ④ ,结构中可能含有苯环 3.“四先四后”解析光谱图 先特征区,后指纹区;先最强峰,后次强峰;先粗查,后细找;先否定,后肯定。 4.佐证 案例4-4 红外光谱图解析 某化合物的分子式C8H8O,红外谱图如下图,试推测该化合物的结构。 解:(1)计算不饱和度 推测化合物可能含苯环结构 (2)各峰归属 /cm-1 振动归属 结构单元 不饱和度 化学式单元 2820 (费米共振) —CHO 1 CHO 2700 1690 CO 3060 4 C6H4 1600 (芳环) 1580 1510 825 (取代) 2960 —CH3 0 CH3 1450 1376 (3)结论 综合上述信息,该化合物是对甲基苯甲醛 练习 解: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4章 红外光谱实用技术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中国药科大学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红外光谱产生原理、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及制样方法;熟悉和识别各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了解红外光谱实际相关应用。 技能目标 掌握固体样品制备技术和会正确使用红外光谱仪;红外光谱图的初步识别;红外光谱仪简单维护。 第1节 红外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一、红外吸收光谱 1.红外光 是波长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0.76μm至1000μm之间,红外光是不可见光. (1)单位 波长、频率、波数(表示1cm之内含有多少个波长 ) (2)换算关系 (单位:cm-1) 区域名称 λ/μm σ/cm-1 能级跃迁类型 近红外 0.75~2.5 13158~4000 OH、NH、CH键倍频 中红外 2.5~25 4000~200 振动,伴随转动 远红外 25~1000 200~10 转动 (3)分区 2.红外光谱 (1)红外光谱与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由于物质分子内微粒的振动、转动能级跃迁在中红外光区所产生的吸收光谱,称为中红外吸收光谱(mid-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um,Mid-IR),简称红外光谱(IR) 。 远红外光谱(Far-IR):由分子的纯转动能级跃迁在远红处区所产生的吸收光谱。 近红外光谱(NIR ):由含氢原子团(如O-H、N-H、C-H)伸缩振动的倍频及组合频吸收产生的光谱 。 红外光谱法(infrared spectrophotometry):利用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及测定分子结构的方法 。 (2)红外光谱表示方法 聚苯乙烯薄膜红外光谱图 特征:(1) 曲线 (2)红外光谱的吸收峰通常是倒置的吸收峰 二、分子振动 1.伸缩振动 对称伸缩振动 不对称伸缩振动 2.弯曲振动 面内弯曲振动 剪式振动 面内摇摆振动 面外弯曲振动 面外摇摆振动 扭曲振动 变形振动 对称变形 不对称变形 3.振动自由度 分子的基本振动数目或独立振动数目称为分子的振动自由度 分子的振动自由度=运动自由度(3N)– 平动自由度 – 转动自由度 非线性分子振动自由度: (3N-6) 线性分子振动自由度: (3N-5) 备注:N为组成分子或粒子的原子个数。 想一想 SO2、H2S、CH4各有多少个基本振动形式? 4.双原子分子振动频率 虎克(Hooke)定律 为化学键力常数 案例4-1 C—H、C—C 、C=C、C≡C伸缩振动频率 结论:振动形式相同,基团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基团相同, 振动形式不同,振动频率也可能不相同。 三、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或 为被吸收红外光的频率或波数 (1)简并现象: 振动形式不同,但振动频率相同,吸收光的频率相同,只能观察到一个吸收峰的现象。 (2)红外非活性振动 :振动不产生红外吸收的现象 (3)红外活性振动:振动中偶极矩发生变化的振动。 (4)产生条件: ①红外光的频率等于基团振动频率的整数倍; ②振动过程中偶极矩不为零。 四、红外光谱常用术语 1.吸收峰的峰位与强度 (1)峰位 吸收峰的位置或称峰位(一定宽度的带状吸收峰)。 影响因素:力常数及折合质量,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原子杂化类型、氢键、空间效应、溶剂、温度等。 案例 不同环境中羰基伸缩振动频率 1715cm-1 1780cm-1 (2)吸收峰强度 ε>100 非常强谱带(vs) ε=20~100 强谱带(s) ε=10~20 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