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二程的《诗经》学.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程的《诗经》学.doc

PAGE PAGE 75 二程的《詩經》學 臺灣大學中文所 邱培超 一、前言 北宋程顥(一0三二—一0八五)、程頤(一0三三—一一0七)兩兄弟,當代學者相當肯定其於宋明理學中的價值與地位 例如大陸學者便指出:「程顥和程頤開創的洛學奠定了理學的基礎。從一個歷史時代的主要思潮的特徵來看,洛學才是理學的典型型態。」言下之意,以程顥、程頤所代表的洛學系統,才足以真正代表理學的開端。二者的開創之功,便已奠定其地位與價值。見侯外廬等主編:《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十月二版二刷),頁127。。當代學者對於二者的研究成果,亦可謂汗牛充棟 例如蔡方鹿先生曾整理自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九二年為止,兩岸學者研究二程的論著便多達近兩百條。(見氏著:《程顥程頤與中國文化》,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一月一版一刷,頁376—389)近年來,仍有許多學者針對二程的學術加以研究。 例如大陸學者便指出:「程顥和程頤開創的洛學奠定了理學的基礎。從一個歷史時代的主要思潮的特徵來看,洛學才是理學的典型型態。」言下之意,以程顥、程頤所代表的洛學系統,才足以真正代表理學的開端。二者的開創之功,便已奠定其地位與價值。見侯外廬等主編:《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十月二版二刷),頁127。 例如蔡方鹿先生曾整理自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九二年為止,兩岸學者研究二程的論著便多達近兩百條。(見氏著:《程顥程頤與中國文化》,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一月一版一刷,頁376—389)近年來,仍有許多學者針對二程的學術加以研究。 例如鄭宗義先生就批評李紀祥先生的觀點,認為李氏在《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一書中,「為了凸顯明末清初思想與宋明儒學的不同所作的主張,一方面對宋明儒學極不公平,容易誤導以為宋明儒者只談心性不關心世道。另一方面也過份忽略明末清初思想與宋明儒學的傳承發展關係。」參見鄭宗義:《明清儒學轉型探析》(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二000年),頁39。經學的第一要義,無非是經世致用。宋明儒者在研究經書時,是否真是只談心性,而不關心世道,確實有重新認識的必要。 然而,由於二程在經學上的研究,並不如一般的經學家,有著豐富的注疏成果。如今流傳下的資料,除了《周易程氏傳》是程頤對《易經》作完整的經解外,對於其他經書就沒有如此完整的注疏。二程對於其他經書的研究成果,於《二程集?河南程氏經說》的卷三至卷八可見。其中,內容包括二程對於《尚書》、《詩經》、《春秋》、《論語》,以及二程改動〈大學〉等 本文所引用二程之語,皆以《二程集》(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八三年九月十六日出版)為主。下文僅標頁數,不另加註說明。又,《二程集?河南程氏經說 本文所引用二程之語,皆以《二程集》(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八三年九月十六日出版)為主。下文僅標頁數,不另加註說明。又,《二程集?河南程氏經說?孟子解》(卷七)以及〈中庸解〉(卷八)等兩卷,據編者的案語,〈孟子解〉乃「皆後人纂集遺書、外書之有解者也。故今亦不複載」,所以僅有其目而無文。但〈中庸解〉則是「明道不及為書,伊川雖言已成中庸之書,自以不滿其意,已火之矣。反復此解,其即朱子所辨藍田呂氏(呂大臨)講堂之初本、改本無疑矣。用仍其舊,以備參考。」(頁1151、1165)所以蔡方鹿先生認為:「明人刊〈經說〉,雖然增加了〈孟子解〉、〈中庸解〉兩卷,但其可信程度已不如宋刻本。所以在使用〈經說〉時,應注意此點。」(《程顥程頤與中國文化》,頁31) 二、二程解《詩》之方法及特點 目前可見《詩經》中所流傳三百零五篇的詩歌,其形成的過程,二程提出個人的看法,認為: 詩者,言之述也。言之不足而長言之,詠歌之,所由興也。其發於誠感之深,至於不知手之舞,足之蹈,故其入於人也亦深,至可以動天地,感鬼神。虞之君臣,迭相賡和,始見於《書》。夏、商之事,雖有作者,其傳鮮矣。至周而世益文,人之怨樂,必形於言;政之善惡,必見刺美。至夫子之時,所傳者多矣。夫子刪之,得三百篇,皆止於禮義,可以垂世立教,故曰「興於詩」。(《二程集》,頁1046) 首先,我們可以發現,二程在論述詩歌的產生,基本上接受〈詩大序〉中「詩言志」的觀點。〈詩大序〉認為:「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詩鄭箋》(校相臺岳氏本)(台北:新興書局,一九九三年十二月版),頁1。下文引用此書時,僅標頁數,不另加註說明。其次,詩歌既然是人們情志所抒發而成,只要有人的存在,就會有詩歌的產生,因此必然由來許久。二程認為,在虞舜之時,君臣之間的賡和可見於《尚書》中。而夏、商兩代,雖然應也有詩歌的創作,但流傳於後世的,卻十分鮮少。直至周代,人們的怨樂、情志透過詩歌的形式表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