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戊戌变法背景 1、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出身封建官僚家庭,受过传统的封建教育.他在游历香港、上海后,目睹了初步形成的资本主义都市文明,阅读了一些介绍西学的书籍,渐渐产生了要求学习西方、改革现状的维新思想. ——谭嗣同 动手做一做: 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根本原因) 2、维新派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没有依靠和发动群众。 3、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4、袁世凯的出卖。 * * * 第7课 戊 戌 变 法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在下关的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的情景 沙 俄 德国 英 国 法 国 日本 门户开放 列强划分“势力范围” 中华民族面临被瓜分的危机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的初步发展 1897年创办的苏经缫丝厂 1898年创办的阜丰面粉厂 历史小百科 何谓『公车』 原采汉朝时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后采,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 人物介绍: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听康有为讲俄国和日本如何通过变法使国家富强,觉得很新鲜。于是他诚恳地拜康有为做老师 1.创立万国公报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北京强学会遗址 2.成立强学会-----政治团体形成 3.与顽固派的论战 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经过: 序 幕 酝酿和开展 高 潮 公车上书 创办政治团体、报刊、学堂 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 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失 败 后 创《万国公报》 继续宣传维新变法 组织强学会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三次上书 光 绪 帝 倡导变法 光绪帝接见 康 有 为 光绪表示不做“亡国之君”, 变法开始 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思想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有利于资 产阶级参 与政权 打击了封建 官僚制度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1898.6.11-1898.9.21 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和维新思想的传播 性质: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慈禧太后 囚禁光绪帝 杀害六君子 结果是失败 变法的结果: 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掌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西太后密谋发动政变的地方——颐和园乐寿堂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戊戌六君子 康广仁 林旭 杨深秀 杨锐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康、梁避往国外,谭嗣同本来也有机会出逃,但他甘愿为变法而死,你们如何看待他的选择?谭嗣同身上有哪些可贵精神? 2,维新人士逃脱后可以继续斗争. 1,他献身的精神对后人起激励的作用; 谭嗣同放弃生的机会,甘愿一死,值得吗? 今日之责任, 不在他人, 全在我少年。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1、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 3、戊戌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维新变法运动大事年表 1895年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1895年 康、梁组织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成立 1898年6月 光绪帝发布变法令,戊戌变法开始 1898年9月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