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农业经济学015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业经济学015课件.ppt

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农产品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主要理论及贸易干预的效果,结合中国实际掌握贸易政策分析工具,了解WTO的相关情况、农业协定的主要内容、中国的入世承诺和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概况,运用实例分析加入WTO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及农民的影响。 本章主要内容: 13.1 农产品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理论 13.2 WTO农业部分 13.3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 13.1 农产品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理论 一、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三、赫克歇尔-俄林贸易理论 四、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五、贸易政策分析及中国实例 六、贸易指数 七、贸易干预的效果与原因 1、前提: 工场手工业转向机械大工业的过渡过程中封建主义和重商主义阻碍了变革的顺利进行。 吸取了重农主义经济自由的思想。 2、产生: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中,在生产分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又称为绝对成本学说或区域分工学说。 斯密指出国际贸易的基础,在于各国商品之间存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而这种差异来源于自然禀赋和后天的生产条件。 3、主要内容: 所谓绝对成本,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2)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3)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各国都会产生良好效果。 (4)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4、核心精神: 在国际分工中,每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交换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这样就会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更好地促进分工和交换,使每个国家都获得最大利益。 5、缺陷: 如果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与另一个国家相比,都处于绝对劣势,那这两个国家按斯密的理论,便无法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无法取得专业化利益。 1、前提: 1815年,英国政府的“谷物法”,要求限制谷物进口。 2、产生: 大卫·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优势原理,这是一项最重要的、至今仍然没有受到挑战的经济学的普遍原理,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经济解释力。 3、主要内容: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4、基本假设: (1)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 (3)模型只假定在物物交换条件下进行,没有考虑复杂的商品流通,而且假定1单位的X商品和一个单位的Y商品等价(不过生产成本不同); (4)在两个国家中,商品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5)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不流动; (6)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不变; (7)不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 (8)价值规律在市场上得到完全贯彻,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9)假定国际经济处于静态之中,不发生其他影响分工和经济变化; (10)两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均不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和要素; (11)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即部的进口额等于总的出口额。 5、缺限: 比较优势理论也存在理论分析上的“死角”。这是因为,在李嘉图的理论分析中,比较优势所以能够成立,全然取决于两国间两种商品生产成本对比上“度”的差异。但是,如果只是考察经过高度抽象的“2×2贸易模型”,势必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即两国间在两种商品生产成本对比上不存在“度”的差异。下表所示即为“等优势或等劣势贸易模型”(Equal Advantage or Equal Disadvantage Model)。    A国 B国   F商品 1 3   C商品 2 6   一旦出现此种等优势或等劣势的情况,即便具有相当的普遍适用性,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基本原则“两优择其甚,两劣权其轻”就不再灵光了。 1、产生: 1919年,瑞典经济学家埃利·赫克歇尔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观点,指出产生比较优势差异必备的两个条件。第一生产要素的供给不同,即两国的要素禀赋不同;第二,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的比例不同(要素密集程度不同)。 1930年代,这一论点被他的学生伯尔蒂尔·俄林所充实论证,其代表作《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因而这一理论又称为H-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