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低学年数学动手操作中的三块误区.docVIP

简析低学年数学动手操作中的三块误区.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析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的三块误区 内容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适当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能有效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而且对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数学思维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在日常课堂,常常能够看到“动手操作”的各种表现形式的变异: 关键词:动手操作 无关属性 自主探究 语言表达 思维跟进 正 文: 一、动手操作场面混乱 操作材料的使用要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是否使用操作材料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确定,无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而任意选择操作材料,不但不能发挥操作材料的积极作用,还有可能产生消极影响。 病例: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时,在探究阶段,教师让同桌之间互相介绍各自带来的积木,再把带来的积木分一分,集体汇报为什么要这样分?结果,学生带来的积木色彩斑斓、造型各异,有的学生就搭起了小房子,有的学生玩起了小拼图,一节好好地数学课一不留神变成了幼儿园小朋友的玩具活动课。学生根本不理会老师的提问,教室里乱糟糟的,有的学生大声地喊:“我的球不见了。”有的学生干脆离开座位跑去捡球。教师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最后自能强行阻止了种种混乱的现象。 分析:教学片断中,教师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等体验,初步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简单特点,这一做法,无论从探索知识规律方面来看,还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都是无可厚非的。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种混乱的局面?一方面,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显著地带着无意性和情绪性,动手操作过程中常常被操作材料鲜艳的色彩、奇特的形状所吸引,由着自己的兴致来摆弄操作材料。另一方面,教师过分追求动手操作的目的和实效,却忽视了对动手操作的过程进行细致的调控。 措施: (一)、慎重选操作材料,排除无关属性的干扰。 动手操作是一种探究知识的手段,是多种感官参与认识过程的学习方式,包括用眼观察、张口叙述、动脑思维等外在与内在活动。特别是当观察的重点为操作的过程而非操作的结果时,学生往往并没有对稍纵即逝的过程给予足够的注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慎重选用操作材料,弱化操作材料本身的色彩、形状对学生的吸引力,尽量选择间接地操作材料,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排除无关属性的干扰,研究事物的本质属性。选择操作材料的一条重要标准是要看该操作材料是否有利于认知活动的开展。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直观操作材料就是无益的,甚至可能分散学生注意力和妨碍他们的思维进程。由此可见,操作材料的选择要同时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并不是越直观越好。 (二)、适度指导,提高动手操作的效益 合理的利用操作材料,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效率,但是如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不当,就会出现操作材料变成玩具的现象。学生的年级越低,越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都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指导内容:一是观察重点,主要观察什么;二是观察方法、顺序,怎样观察。对于操作过程中的指导,要引导学生将观察与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离开操作材料后,才有可能在头脑中留下准确、完整的表象,进而达到促进分析综合,帮助抽象概括的作用。 另外,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欲望及时调整教案,投身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可以帮助学生捡滚落在地上的球,还可以追问:“球为什么会顽皮地滚落在地上?”这时,教师的角色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当学生搭好积木非常有成就感时,及时展示他们的作品,教师扮演弱者,适时提问:1、为什么把长方形、正方形放在底部?2、圆柱为什么立着搭而不是横着放?3、球为什么不容易搭建,只能放在上面?这样学生就会把在动手操作中发现的知识及时反馈。这样,学生感知出的东西越多,获得的感性知识也就越丰富,迸发的思维火花也就更加绚丽。 二、动手操作缺乏主动性 学生的动手操作是有目的的、主动的操作,有策略的操作。学生应该在自己积极、主动的操作活动中提升思考,获得发展。因此,操作是一种手段,而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才是操作背后的真正目的。 病例: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出了这样一道题目:用8个正方体可以拼出哪些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教师让学生尝试解答。对于摆成的长方体的形状,学生们的意见不能统一。此时,有的学生赶紧拿出用过的正方体进行拼组,还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下手。可是在学生的课桌上都有小正方体,如果学生能自发的拿出小正方体摆一摆,问题就马上解决。但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使用操作材料,直到教师要求学生用小正方体摆一摆时,学生才开始动手操作。 分析:案例中是什么因素导致学生对操作材料无动于衷?是什么让学生缺乏自主探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