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可持续发展历史研究》最终成果简介.docVIP

《环境可持续发展历史研究》最终成果简介.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境可持续发展历史研究》最终成果简介

《环境可持续发展历史研究》最终成果简介 项目负责人姓名:陈雄 工作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项目批准号:06BZS018 项目名称:环境可持续发展历史研究 最终成果形式:专著 最终成果名称:环境可持续发展历史研究 课题组主要成员:陈桥驿、陈国灿、范今朝、宣炳善 一、该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该项目研究,力求达到揭示中国古代环境可持续发展历史的表现形态与演变规律,建构研究的学术体系,推进研究的学术创新目的我国古代人民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过程中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史前时期至明清时期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主要内容是在分析学术史概况、案例研究区域地理背景、现代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及其内涵、中国古代环境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和演进、中国古代环境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机构和法令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古代土地资源开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国古代动植物资源开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古代水利资源开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以钱塘江流域为例)等方面问题。中国可持续性的概念源远流长古人虽然没有留下这方面专门的著述,也没有明确提到“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自然保护”这一类语汇,但是散见于历代各种典籍中的有关环境保护论述,还是十分丰富的,类似朴素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思想意识早就已经有了,类似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事情也早就已经开始去做了。中国古代的人们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过程中,也早就认识到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伟大实践中留下的大量事例清楚地告诉我们,环境可持续发展绝不是当今的人们才开始思考的问题。当然,在历史上中国古代长期经历的是农业社会,其间的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与现代出现的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有很大差别的,其主要问题更多的是体现在动植物资源的消减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方面。在中国古代人们的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往往会造成人地关系失调,产生环境问题。中国古代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过分强调人口增殖和发展农业种植业,二是统治者奢华的生活方式,三是战争对资源与环境的严重破坏。中国历史时期之所以出现积极的环境保护,实际上就是因为人口和生产力发展等诸多原因导致环境问题的出现,迫使人们为了谋求更好地继续生存产生的。我国早期出现动植物资源保护的思想和礼规,显然是由于破坏性的自然资源开发产生的恶果引起了人们的觉悟。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出现并形成相对系统的动植物资源保护的礼规乃至法律,无疑与人口增长、大肆垦殖以及统治者大兴土木等随着生产力发展而进行的过度开发造成的资源浪费有关。因此,尽管中国古代时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环境问题,但是,古人也确实对许多环境问题进行了治理,或采取防护措施,而且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成就。中国古代人民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过程中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无疑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对我国当前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的借鉴。 一协调人地关系的前提是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天人合一”的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合理内涵和正确的自然观。我们祖先很早就产生了协调自然、适应自然,并求得自然和社会相和谐的理性思想。这种源于早期社会生产实践的思想意识,为古代许多重要的思想家所推崇。《周易·乾卦·文言》记载:“‘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其中说的就是人类的行为处事要符合自然规律,体现的就是“天人合一”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自然环境也剧烈变化,人们对于人类必须和自然协调这一观念更加强化了。《老子·上篇》记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说的也就是要尊重自然规律。《史记·孔子世家》引孔子的话说:“丘闻之也,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而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凰不翔。”说的是破坏自然资源会产生的不良后果。《庄子·齐物论》中更是直接提出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的观点。 荀子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鲜明观点是“天人相分”。 荀子一反其它学者使天人相合或统一的努力,在《荀子·天论》中明确地提出“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然与人是有区别的,明白自然与人的区别的人,就是最高明的人。荀子还认为人也是万物中的一物,人的感情、感官、思维器官都是自然生成的,他将其分别称之为“天情”、“天官”、“天君”。那么,人类利用自然界的万物来养育自己,就是“天养”;利用自然界的万物来养育自己必须要接受自然法规的制约,这就是“天政”。荀子在自己的思想中不是突出人与自然的联系,而是强调它们的区别。可以说,这种强调是我国古代环境保护思想史上的一个大的进步。《荀子·天论》记载:“天行有常”,就是说,自然过程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他们不会因为人的喜好而存在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0045112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