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课件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1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知识 与能力 海南师范大学 赵秀文 模块一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我国教育的词源 最早见于: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尽心上》 3、 教育的基本要素 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受教育者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 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它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1)原始教育 特点: 1、教育水平低 2、教育具有全民性 3、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结合。 ◆(2)古代教育 特点: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二)教育学的发展 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萌芽时期 代表作:我国先秦时期的《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特点:未从其他意识形态中分离出来; 理论上抽象概括层次低,停留在现象描述上。 (2)创立时期 代表作: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初步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作为规范学科的标志 特点:教育学已从哲学中分离出来; 不同流派教育理论的产生。 (3)发展时期 代表作:凯洛夫《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特点:两种不同性质教育学并存时期; 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多元化发展。 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PK 杜威和赫尔巴特的相对立的“三中心” 赫:书本 教师 课堂 杜:经验 儿童 活动 图1-1 教育同社会与人的关系 (二)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身心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两个方面: 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童年期 这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 少年期 这是个体从童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和半幼稚、半独立和半依赖的特点。 青年初期(14、15—17、18岁) 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三种类型学制示意图 双轨制 美国学制图 是西方现代学制类型之一。20世纪上半叶产生于苏联,该学制特征是:“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右(中等专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畅通”。是一种既有单轨学制特色又有双轨学制某些特色的新型学制。 (三)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四)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五)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国情,是适当的。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1、实现教育目的基本要求 2、素质教育 模块二 中学课程 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四)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 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课程的因素 (五)课程理论流派 2.活动中心课程论 这种设计盛行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其特点是注重社会功能的知识,即着眼于使学习者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须的知识、技术、技能。 主要代表人物:美布拉梅尔德、金蒂斯、布厄迪 社会取向的课程设计有两个变种。 (二)课程内容 (三)课程评价 2、几种西方课程评价模式 (1)目标游离模式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由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斯克里文提出。该评价模式是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其模式主要是把课程评价的重点从预期效果转向课程的实际效果。 (四)课程开发 (二)核心理念 (三)课程改革的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