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一些思考概要
(2)在前面框架基础上,以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为依据,并结合对中小学教师的调查,确定各个学段学科核心素养基本的成分,完成各个学段学科核心素养结构体系的建构。 2.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与评价理论建构 主要工作: (1)参考国外各种评价理论并结合我国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各个学段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水平划分,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 (2)通过对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对中小学生的实际测评,对建构的评价体系进行检验、修订和完善。 3. 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心理研究 研究在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主要工作: (1)各种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适应性研究。找到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适应期和关键期。 (2)知识学习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关系研究。找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如何通过知识学习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3)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研究。 4. 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 主要工作: (1)教师教学认识信念的转变。建立与学科核心素养相适配的教学认识信念体系。 (2)教学模式变革。建立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相适配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3)教学评价实施。检验已建立的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方式、工具和手段的有效性。 研究思路 研究方法 学科核心素养理论建构 分学段学科核心素养理论建构 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学科核心素养学习理论研究 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文献分析 调查访谈 SEM方法 理论分析 量表测量 理论分析 量表测量 实验干预 第一阶段: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学科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为基础,提出学科核心素养的若干成分的构想。将这些成分编制成问卷,采用Likert量表7点记分,被试判断每种成分作为核心素养的认同程度。对学科专家、教育专家、学科教育专家、中小学教研人员、中小学教师等不同群体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成分。组织相关专家对选出的学科核心素养成分作进一步讨论,最后对确定的成分进行精确定义。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对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建立学科核心素养结构体系。这里建立的成分与结构是中小学各学科领域内共同的学科核心素养体系,记为结构M。 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调查 第二阶段: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采用对不同群体的调查、专家咨询方法,从结构M中选择适合各学段的学科核心素养成分,并建立各自的核心素养结构,分别记为结构M1(小学)、M2(初中)、M3(高中)。 第三阶段:根据不同学科核心素养的特征,首先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分别对M1、M2、M3进行水平划分。然后编制与某种学科核心素养的各水平相对应的学科知识测试题,验证水平划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第四阶段:根据对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编制测量不同水平的试题。对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从低水平向低高平测试,在每一水平上确定一个临界点,在某一个水平上答对人数的百分比小于这个临界值时,说明多数被试没有达到这一认识水平;或在某一个水平上所有被试的平均分小于这个临界值时,说明被试没有达到这一认识水平。如果在两个相邻水平上,在低一级水平上答对人数的百分比(或平均分)大于临界值,而在高一级水平上答对人数的百分比(或平均分)小于临界值,说明两水平之间中认识这一对象的转折点。临界值的设计:平均分减去标准差。 谢谢各位老师 * * 喻平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1.课程改革的回顾 树立了“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的课程理念; 建立了注重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课程设置原则; 十年课程改革的贡献与成就 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的教学方式; 实现了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建构; 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考试等考试招生评价制度的改革; 建立了以校为本,注重教研,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体系。 配套性:政策、制度、经费、条件…… 适切性:地区、学校差异…… 有效性:教学方式转变、课程管理与监督 …… 科学性:模块的划定、难度、容量…… 操作性:课程标准、综合素质评价、综合实 践活动、通用技术…… 主要问题: 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自教育功能定位,理顺各学段的育人目标,使其依次递进、有序过渡。 统筹各学科。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全面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协同推进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价方式、考试命题等各环节的改革,使其有效配合,相互促进。 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