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沂源县2009年高考二轮复习学案编制人沂源二中杜道芳.doc
沂源县2009年高考二轮复习学案 编制人:沂源二中杜道芳
课时4:中国近代的“前夜”
【考点分析】
掌握明清时期为强化集权采取的措施及影响,理解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掌握经济发展的表现,特别是商业城市发展特点及原因;总结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与特点;掌握儒学思想的发展及与同时期启蒙思想的比较;能从宏观上认识明清时期社会转型的表现。本考点涉及的内容主要有政治模块的第一单元的第3-4课、经济模块的第一单元第4-6课、文化模块的第5课。
【知识整合】
一、专制集权的加强
1、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专门的谏议机构已取消。中央,设都察院、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地方,设按察使司,负责司法、监察。
2、明: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 设内阁。
3、清:内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并存; 时设军机处。
4、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2)人治高于法治。(3)宗法制度严重影响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4) 是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5)自始至终存在着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总的发展趋势是 ;中央权力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5、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1)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封建社会后期,其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汉、宋、明三朝的官制有何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采取该措施的目的?材料三中的地方官制有何显著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明朝制度同汉、宋相比有何不同?这种演变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4)简述汉、宋、明三朝措施的起到的共同进步作用。
二、新的经济形式产生
1.条件:传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1)农业: 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引进和推广玉米、蕃薯,广泛植棉,
经济作物区域化;徐光启的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涉及先进生产技术。
(2)手工业: 纺织业: 松江在元明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制瓷业: 明代 ;清代 。 以后,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资
本主义萌芽产生。
(3)商业与城市:商业市镇兴盛 ;农产品商品化; 占据主要地位,广泛使用货币 ;
徽商和晋商等大商帮;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
2.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雇佣关系的出现。
3.发展缓慢的原因:(1)政治上: ;(2)经济上: 占统治地位;(3)政策上: 、
“海禁”政策;(4)农民贫困,市场狭小。
4.古代经济结构与特点
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核心是农耕经济,手工业和商业都是农耕经济的补充,处于次要地位。随着生产
力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经济形式更加多样化。
合作探究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希腊人把中国叫做“赛里斯”,即“丝绸之国”。在古罗马,恺撒大帝曾身穿丝绸长袍去
看戏,引得在场的贵族羡慕不已,他们甚至不惜用相等重量的黄金去购买丝绸。后来上等丝绸每磅竟值黄
金12两,迫使皇帝下令禁止皇家穿用丝绸。
——以上材料均出自人教版《教师用书·高中课标本必修·2》
材料二 珐琅是一种玻璃质材料。清康熙年间,开始用进口的珐琅原料画在瓷胎上,烧制出珐琅彩。
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从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我国制瓷业的发展特征。
(3)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三、思想批判——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
1、背景(1)经济因素: ,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2)思想因素: 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天性,摧残思想;(3)
政治因素: 走向腐化,统治危机日益加深和人民起义风起云涌。
2、代表及主张:(1)李贽:否定 ,提出 ;摇撼了“存天
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2)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主张“学以致用”、 、 ,强调关注国计民生,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3、评价:(1)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远,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2)君主批判意识对
造成强烈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但未跳出明君贤臣的理想统治模式。
四、传统科技文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