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各种遗传分离比例的适合性测验 [例7.5] 大豆花色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研究,在F2获得表7.3所列分离株数。问这一资料的实际观察比例是否符合于3∶1的理论比值。 表7.3 大豆花色一对等位基因遗传的适合性测验 1.2560 0 289 289 总数 0.9420 8.25 +8.75 72.25 81 白色 0.3140 8.25 -8.75 216.75 208 紫色 (|O-E|-1/2)2/E | O-E |-1/2 O-E 理论株数(E) F2代实际株数(O) 花色 H0:大豆花色F2分离符合3∶1比率;HA:不符合3∶1比率。 显著水平 =0.05。 由于该资料只有k=2组, ,故在计算 值时需作连续性矫正。 由 可得: 查附表6, 。现 故应接受H0,说明大豆花色这对性状是符合3∶1比率,即符合一对等位基因的表型分离比例。 分离比例一类的适合性测验计算 时,也可以不经过计算理论次数,而直接得出 (7·13) 其中,A和a分别为显性组和隐性组的实际观察次数;n=A+a,即总次数。本例资料代入(7·13)有: 与(7·12)算得的 值相同。 对于仅划分为两组(如显性与隐性)的资料,如测验其与某种理论比率的适合性,则其 值皆可用类似(7·13)的简式求出。这些简式列于表7.4。 表7.4 测验两组资料与某种理论比率符合度的 值公式 [|A-ra|-(r+1)/2]2/rn r∶1 (|3A-13a|-8)2/63n 13∶3 (|7A-9a|-8)2/63n 9∶7 (|A-15a|-8)2/15n 15∶1 (|A-3a|-2)2/3n 3∶1 (|A-2a|-1.5)2/2n 2∶1 (|A-a|-1)2/n 1∶1 公式 理论比率(显性∶隐性) [例7.6] 两对等位基因遗传试验,如基因为独立分配,则F2代的四种表现型在理论上应有9∶3∶3∶1的比率。有一水稻遗传试验,以稃尖有色非糯品种与稃尖无色糯性品种杂交,其F2代得表7.5结果。试检查实际结果是否符合9∶3∶3∶1的理论比率。 表7.5 F2代表型的观察次数和根据9∶3∶3∶1算出的理论次数 0 39.56 -49.31 -63.31 73.06 O-E 743 46.44 139.31 139.31 417.94 理论次数(E) 743 86 90 76 491 观察次数(O) 总数 稃尖无色糯稻 稃尖无色非糯 稃尖有色 糯稻 稃尖有色非糯 表现型 首先,按9∶3∶3∶1的理论比率算得各种表现型的理论次数E, 如稃尖有色非糯稻 E=743×(9/16)=417.94, 稃尖有色糯稻 E=743×(3/16)=139.31,…。 H0:稃尖和糯性性状在F2的分离符合9∶3∶3∶1; HA:不符合9∶3∶3∶1。 显著水平: =0.05。 然后计算 值 因本例共有k=4组,故 =k-1=3。查附表6, ,现实得 ,所以否定H0,接受HA,即该水稻稃尖和糯性性状在F2的实际结果不符合9∶3∶3∶1的理论比率。 这一情况表明,该两对等位基因并非独立遗传,而可能为连锁遗传。 测验实际结果与9∶3∶3∶1理论比率的适合性,也可不经过计算理论次数而直接用以下简式 (7·14) 上式中的a1、a2、a3、a4分别为9∶3∶3∶1比率中各项表现型的实际观察次数,n为总次数。 如本例,可由(7·14)算得: 前面的 =92.696,与此 =92.706略有差异,系前者有较大计算误差之故。 实际资料多于两组的 值通式则为: (7·15) 上式的mi为各项理论比率,ai为其对应的观察次数。 如本例,亦可由(7·15)算得 与此一致。 三、次数分布的适合性测验 适合性测验还经常用来测验试验数据的次数分布是否和某种理论分布(如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等)相符,以推断实际的次数分布究竟属于哪一种分布类型。 [例7.7] 在大豆品种Richland田间考察单株粒重的变异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考查数据归成次数分布表列于表7.6,组距为5g,该分布的次数n、平均数 、标准差s 均列于表基部。 表7.6 大豆单株粒重观察分布与理论正态分布的适合性测验 (摘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