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9秋教科版科学四上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word说课稿.doc

2019秋教科版科学四上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word说课稿.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9秋教科版科学四上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word说课稿 进修附小 白……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是7号,来自汶上董口小学的董效光。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希望各位评委和老师能多给予指导,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教学单元的第二课,是在学生初步感知声音之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并能通过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学生建立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个概念。本节课是本单元最重要的一节课,只有认识了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才能继续研究声音高低、强弱的变化;才能探究音高的变化;才能认识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传播的,了解耳的构造以及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等一系列有关声音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并且懂团结、会协作。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但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时间去探究发生在身边的声音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我们可以在“熟悉”两个字上做文章,上课前可以由老师收集声音的录音材料,以便在引课时让学生做“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中,激发学生想知道声音更多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现状,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教学理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成了三个部分。 第一个目标:探究目标:经历制造声音,感受声音产生的过程。在观察、描述的活动中,积极思考交流。 第二个目标:知识目标。感受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第三个目标:情感目标。体会探究声音的乐趣,培养科学探究中的事实意识。 学生以以前的生活经验,是很容易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的:大多数学生认为声音是通过敲打、碰撞、拍打……等产生的。本节课的教学需要设计几个循序渐进的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难点是“理解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实验往往是学生热衷的,并且能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重难点的突破关键就在两次实验探究上。用实验层层推进学生的思考,从关注动作的本身到关注发声物体的变化,从而构建起“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一科学概念。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锣、音叉、装水的水槽 学生分小组准备:鼓、豆子、钢尺、皮筋、绿叶 学生可以应用鼓、钢尺、皮筋、绿叶等这些实验材料,经历让物体发出声音、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结论这一科学探究活动,对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灵活掌握所学知识,启迪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以及突破教学重难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教法、学法 1、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声音文件、图片进行直观演示。通过播放各种声音,使学生进入到声音的情境中去,进而对声音的产生进行研究。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展联想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主动建构者。 2、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活动探索法和小组讨论法,教师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进行假设和实验证明,从中发现问题,找到规律。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发展假设论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本节课采用的学习方法主要有团结合作、观察法、实验法和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这些方法的教学主要渗透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进行。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互相合作,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实验、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 六、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模式为:激发兴趣提出问题——针对问题多种猜想——引导学生设计验证——小组合作,实验——交流评价形成结论——联系生活实践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 1、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2、探究实验,得出结论 3、运用认知,解释现象 4、归纳总结,促进建构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做“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关注:“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样特殊的礼物,请你们闭上眼睛,认真聆听。”(播放声音)生听后,汇报听到了的声音:流水声、狗叫声、电话声、汽车声等。通过让学生说说听到的声音, “唤醒”了学生对声音的直接认识。然后再让学生模仿生活中听到过的声音,学生模仿后,教师点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