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版式[有彩图].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版? 式    版框? 也叫边栏,指一张印页四边的围线,以围线的条数分,有四周单边、左右双边、四周双边等。   界行字行之间的分界线,有朱墨两色界行,分别叫朱丝栏、乌丝栏(图1)。 行款? 每半页版面的行数和每行的字数。又称行格,著录版本时多记半页若干行若干字,遇有每行字不一致时,则取其最多或最少者记之,外加“不等”二字。    版心? 又叫中缝、书口、版口,是印页版框中间的那段窄行。一来用于对折书页,二来格内经常刻有书名、卷次、页码、字数、刻工姓名和出版处。版心有专供折叠时作标记用的鱼尾图形,其中间称作中缝。    鱼尾? 版心全长约四分之一处的标志,因为状似鱼尾,故名。以数量区分,有单鱼尾、双鱼尾、三鱼尾。以方向区分,有对鱼尾和顺鱼尾。以图案虚实分,有白鱼尾、黑鱼尾、线鱼尾、花鱼尾。鱼尾是折纸的准线。    象鼻? 指鱼尾到边栏这一段版心中间的黑线,仿佛象的鼻子垂在胸前。有粗细之别,粗的叫大黑口,细的叫小黑口,没有象鼻的叫白口。上下象鼻中刻有书名卷数等称作花口。    天头? 又叫书眉,版框上端的白边。供眉批之用。    地脚? 版框下端的白边。    书耳? 也称耳格或耳子,指版框外边上端的小方格。一些宋刻本常有此式,专门用来记篇名、书名简称或者帝王名号、室名等(图2)。    小题和大题? 正文首页题目的形式。小题指篇名,大题指书名。通常情况是大题在上。宋版书有时小题在上,大题在下(图3)。    墨钉? 正文中表示阙文的墨块,用“■”表示。墨钉又称墨等,是指在工匠刻书时,感觉版面上有疑问的字,先留空,待确认后再刻,此留空处即印成一个墨块(图4、5)    版记? 刻书的人常在一书的序目之后或卷末镌刻刻书家的姓名、堂号、书坊字号或刻书年月,俗称“书牌子”,一般刻成正方、长方等形状的印章形式(图6)。    书衣? 即封面。一般采用质地较坚韧的有色纸,比较珍贵的书籍采用丝织品,可起保护作用。又称书皮、封皮(图7)。    书签? 贴在书衣左上方的长方形纸条或丝条,标有书名(图8)。有时藏家也会在此写上自己的堂号,以标明所有。亦有找名家书写书签者,往往落款书为某某题签。 书根? 书册最下端的侧面部分,刻本常在此印书名、卷册数,也常被收藏者题写书名、卷册数、卷册顺序,以供检索。  装? 帧 简策? 《礼记·聘礼》中说:“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古人写东西超过100字者,由于在方板上写不下,就要写在编连好的竹木简策上了。东汉郑玄称:“策,简也。”唐代孔颖达称:“策是众简相连之称。”把这两个人的解释综合起来,那就是一根一根写了字的竹木片就称为“简”,将若干根简依文字内容的顺序编连起来就成“策”(册)了(图9)。   卷轴装? 北宋欧阳修在其《归田录》中称:“唐人藏书,皆做卷轴。”元朝吾衍在其《闲居录》中称:“古书皆卷轴。”上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了大批遗书,其中主要是写本佛经,除国内所藏外,现在主要分藏在英国、法国、俄国、日本、印度等国,总计大约4万多件。这些敦煌遗籍产生的时代,大约上起南北朝,下迄五代,即公元420至960年这500多年的历史跨度内。此时正是手写纸书的高峰期。这些遗籍,有的就是简单的一卷,有的木轴犹存,证明唐五代及唐五代以前,纸书的确普遍流行卷轴装(图10)。    经折装? 卷轴装在观书时多有不便,如需查阅文中任何一段,都需从头展开,读毕再卷回,很是麻烦。吾衍在《闲居录》中说:“古书皆卷轴,以卷舒之难,因而为折。久而折断,复为簿帙。”清人高士奇在《天禄识余》中也说:“古人藏书皆作卷轴……此制在唐犹然。其后以卷舒之难,因而为折。久而折断,乃分为簿帙,以便检阅。”这是从长期查阅易折断角度来解释的,亦有道理。到五代时,经折装就出现了,现能见到的最早经折装出自敦煌。上世纪初盗窃大量敦煌文物的英国学者斯坦因在其《敦煌取书录》中称:“又有一小册佛经,印刷简陋……书非卷子本,而为折叠而成……折叠本书籍,长幅接连不断,加以折叠……最后将其他一端悉行粘稳。于是展开以后甚似近世书籍。是书时为乾g二年,即纪元后949年也。”从北宋开始,经折装成了佛教经典的专用装帧方式,直到明万历年间,《嘉兴藏》改用方册装,是一特例,不过到清代刻《龙藏》时,又改回了经折装(图11)。    梵装? 梵装是古印度用梵文书写在贝多树叶上的佛教经典所采用的夹板式以绳穿订的装帧形式。隋朝杜宝《大业杂记》中说东都洛阳的“承福门即东城南门。门南洛水有翊津桥,通翻经道场。新翻经本从外国来,用贝多树叶。叶形似枇杷,叶面厚大,横作行书。约经多少,缀其一边,牒牒然今呼为梵”。梵装在敦煌遗书中出现多件,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中,有一件唐写本《思益梵天所问经》,麻纸书写,长条形似仿贝多树叶,其装帧是典型的纸书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