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南大学
《基础地质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地理科学学院
2015年编制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基础地质学
(英文):Basic Geology
课程编号:619030005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专业
开课学期:一
课程学时:36
课程学分:3
先修课程:测量学
并修课程:地球概论、地貌学、自然地理学
课程简介:《基础地质学》(原称“地质学基础”或“地质学”)是我校地理科学学院各系各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基础课。学习本课程应具备测量学基础知识。本课程是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它专业课都为其后续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质学基础知识,理解地质研究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常见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与分析,培养学生地质思维能力和时空概念,启发学生钻研地质科学的精神,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实体地球,目前主要是研究表层系统(岩石圈)的物质组成、构造变动、地球历史的演变及与人类生产、生活、环境等的关系,服务于人类的自然科学。在高校地理科系的教学中,它是在先行课程“地球概论”、“测量学”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知识体系,为后续课程“地貌学”、“自然地理学”、“环境学”、“经济地理学”、“旅游学”等建立直接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的学科。它亦是自然辩证法与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必备知识课程。国内外所有涉及地理学科的校系始终都开设了有关地质学内容的课程,且多为必不可少的必修课。
选用教材:
宋春青,邱维理,张振春编著.地质学基础(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参考书目:
[1] 李叔达.动力地质学原理.地质出版社.1982
2] 夏邦栋.普通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83
3] 夏邦栋.地质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4] 叶俊林等.地质学概论.地质出版社.1996
5] 徐成彦等.普通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86
6] James S.Monroe, Reed Wicander. Essentials of Geology (Third Edition). Brooks/Cole Thomson LearningTM Inc. 2002
[7] W Kenneth Hamblin, Eric H Christiansen. Earth’s Dynamic Systems. Brifham Young University Provo. Utah. 1998
[8] Lee R. Kump, James F.Kasting, Robert G. Crane. The Earth System (Second Edition) Pearson Education, Inc. Upper Saddle Rive, New Jersey. 2004
[9] Brian J. Skinner, Stephen C. Porter, Jeffrey Park. Dynamic Earth (Fifth Edition). John Wiley Sons, Inc. 2004
二、课程教育目标
(一)理论和知识方面
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地理科学专业的特点,特别注意地质学基本理论、概念与地理学相关的理论、概念的结合。
本课程主要阐述地质学的基本理论、概念以及地球物理化学特征及其演化运动规律,重点章节为矿物、岩石、地质构造及构造运动。
课程教学总体要求如下:
1. 介绍地球层圈构造及各层圈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
2. 观察和认识常见的矿物和岩石;
3. 阐述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特征、作用原理及相互关系;
4. 介绍岩石圈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演变历史,生物界的演化概况及地质学的发展和展望。
(二)能力和技能方面
实现本大纲的教学方法应是课堂讲授、室内实验、野外实习三管齐下。安排室内实验实习和野外实习,但与本课堂教学相对应的《基础地质学》课程实验教学是单独设课,实验大纲中有详细的室内实验、野外实习安排与要求。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要有计划地组织一些课堂讨论和地质现象记录片的观摩。
2、课后常留有思考题、题目尽量联系日常生活及野外能观察到的地质现象,供学生思考。
三、课程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时数为36学时,各章教学时数分配见下表:
章 内 容 学 时
第一章 总论 4
第二章 矿物 6
第三章 岩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php的cms内容管理系统 [2].doc
- 基于PLC控制花式喷泉.doc
- 基于socket文件传输软件设计与实现.doc
- 基于STC12C5A60S2单片机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doc
- 基于STM32简易信号发生器.doc
- 基于VBACCESS工资管理系统.doc
- 基于WebService无线餐饮管理系统1.doc
- 基于VC物流管理系统毕业设计[含源文件].doc
- 基于二元根词相关性的三字格词语知识挖掘研究—盛玉麒.doc
- 基于动态特性公路景观设计方法研究.doc
- 央企党校践行_为党献策_初心使命的对策研究.pdf
-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利益相关者博弈与对策分析.pdf
- 中国县城土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pdf
- 新时代推动科研事业单位科技创新与发展.pdf
- 浅析中国“医患共同决策”的理论研究——基于CNKI的文献分析.pdf
- 2024年安徽省郎溪县公务员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必背200题题库大全带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
- 北师大版(2024)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3 Lesson 2 Weather Around the World.pptx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pptx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pptx
- 人教(PEP)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2 Different families Part A Let's learn.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