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病 定义:包括循环系统中所有组织器官的疾病,在内科疾病中占有较大比重,属常见病,且较严重,其中心脏病最多见,显著影响患者劳动力,导致较高的病死率和病残率。 在发达国家,因心血管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超过肿瘤、结核、腹泻和肺炎引起的死亡总和,成为“第一杀手”。 在心血管病中,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病种,随着寿命的延长,心衰患病率增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心血管病分类 心血管病的分类有其特殊性,它应包括病因、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的分类。 一、病因分类:根据致病因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 (一)先天性心血管病(先心病):为心脏大血管在胎儿期中发育异常所致。 (二)后天性心血管病: 1、动脉粥样硬化:常积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周围动脉等。 2、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瓣膜病变 3、原发性高血压:显著而持久的动脉血压增高可影响心脏。 4、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为肺、肺血管或胸腔疾病引起肺循环阻力增高而导致的心脏病。 5、感染性心脏病:为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侵犯心脏而导致的心脏病。 6、内分泌性心脏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 7、血液性心脏病:如贫血性心脏病。 8、营养代谢性心脏病:如维生素B1缺乏性心脏病。 9、心脏神经症: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心血管功能紊乱。 10、其他因素引起的心脏病。 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图 风心病相关图片 高血压 分类: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约占95%以上) 在各种因素影响下,血压调节功能失调所致,其病因未明 继发性高血压(症状性高血压,约占1-5%) 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如继发于肾动脉狭窄、肾实质病变、嗜铬细胞瘤、妊娠、或因药物所致等 高血压 心血管病分类 二、病理解剖分类: 1、心内膜病:如心内膜炎、弹性纤维组织增生、心瓣膜脱垂、粘液样变性等导 致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 2、心肌病:如心肌炎症、变性、肥厚、缺血、坏死等导致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力下降。 3、心包疾病:如心包炎症、心包积液、积血或积脓、心包缺损等。 4、大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中膜囊样变性、血管炎症、血栓形成、栓塞等。 5、各组织结构的先天性畸形。 心血管病分类 三、病理生理分类: 1、心力衰竭:主要指心肌机械收缩和舒张功能不全。可为急性或慢性,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 2、休克:为周围循环血液灌注不良造成的内脏和外周组织缺血等一系列变化。 3、冠状循环功能不全: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造成的心肌缺血变化。 4、乳头肌功能不全:二尖瓣或三尖瓣乳头肌缺血或病变,不能正常调节瓣叶的启闭,引起瓣膜关闭不全。 5、心律失常:为心脏的自律、兴奋或传导功能失调,引起心动过速、过缓和心律不规则的变化。 6、高动力循环状态:为心排血量增多、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周围循环血液灌注增多的综合状态。 7、心脏压塞:为心包腔大量积液、积血或积脓,或纤维化、增厚妨碍心脏充盈和排血。 8、其他:体动脉或肺动脉、体静脉或肺静脉压力的增高或降低等。 心血管病基本症状 一、心悸(Palpitation)是主观感觉及客观征象的综合症状。主观上患者感觉心脏跳动快速、不整或搏动有力。客观检查可见心跳频率过快、过缓或不齐,即有心率和心律的变化。 二、呼吸困难(dyspnea)也是主观感觉和客观征象的综合表现。主观上感觉呼吸费力,客观上呼吸次数增多,动作快而幅度加大。胸部等各种器官都可以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如脑梗塞,肺炎,急性气胸,气道堵塞,胸壁肌肉炎症,肋骨骨折等,甚至皮肤带状疱疹的疾病疼痛也可以导致呼吸困难。心脏病心脏病的呼吸困难多为渐进性,逐步加重。 分为如下1,2,3,4种 心血管病基本症状 1.运动性呼吸困难(exertional dyspnea):中国科学院肾病检测研究所正常人在剧烈运动时也有呼吸困难感觉,停止运动后很快恢复。心脏病患者在常人不会发生呼吸困难的活动量时出现症状,而且恢复慢甚至于不恢复。 2.端坐呼吸(orthopnea):患者表现不能平卧或不能长时间地平卧,斜靠位甚至于端坐,双下肢垂于床边。不能平卧的机制是 ①平卧时下肢和腹腔的血液失去地心引力作用,返回心脏增多,加重了心脏的工作负荷; ②平卧时肺活量降低。正常人平卧位的肺活量有轻度降低(-5%),病人因肺淤血等因素,肺活量下降更多(可达-25%)。 3.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paroxysmal nocturnal dyspnea):又称为“心源性哮喘”,以区别于肺脏疾病引起的哮喘。发生机制除上述的两点外,入睡后呼吸中枢敏感性降低,肺脏淤血到一定程度造成明显的缺氧,使患者从睡梦中惊醒已感到呼吸极度困难。病人立即从卧位改变为坐位,甚至站立位,症状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