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课件7.pptVIP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学批评史课件7.ppt

中国文学批评史课件7 章会垠 第九章 唐代后期文学理论批评不同流派的分化与发展 第一节、白居易和社会学派的文学理论批评 第二节、 古文理论的产生发展和韩愈、柳宗元的文学思想 第三节、 司空图论诗歌的“味外之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观风俗和补时政 白居易(772·大历7年─846·会昌6年)的生平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有拯世济民的远大抱负,后期(约在元和12年以后的30年,白时年45岁)则是独善其身的阶段。他的诗论主要集中在他生活的前期,这是白居易怀抱理想的时期。 其诗论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一、 功利主义的诗歌主张 1、 提倡诗歌的观风俗和补时政的作用。 采诗以补察时政 《采诗以补察时政》: “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 故闻《蓼萧》之诗,则知泽及四海也;闻《华黍》之诗,则知时和岁丰也;闻《北风》之诗,则知威虐及人也;…… 故国风之盛衰,由斯而见也;王政之得失,由斯而闻也;人情之哀乐,由斯而知也。 然后君臣亲览而斟酌焉,政之废者修之,阙者补之;人之忧者乐之,劳者逸之。” 诗不为文而作 2、 诗乃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新乐府序》: “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戒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寄唐生》: “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3、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与元九书》:“夫文,尚矣,三才各有文。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人之文《六经》首之。 就《六经》言,《诗》又首之。何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上自贤圣,下至愚騃,微及豚鱼,幽及鬼神。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 白居易诗歌理论的特点 可以说白居易是全面继承了汉儒的诗教理论,并且更明确地提出了教化目的论,使诗成为押韵谏书,比汉儒有过之而无不及; 另一方面,白居易以此更否定了文学的其他本质特征,汉儒尚讲“温柔敦厚”,白则只讲“质而径,直而切”; 第三,他完全否定了南朝文学,只讲国风六义,表现出僵固的文学发展观,否定了文学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节、 古文理论的产生发展和 韩愈、柳宗元的文学思想 中唐时期,在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开展的同时,韩愈也倡导了古文革新运动。 韩愈(768─824)是唐代古文理论和实践的领军人物。其理论择其要有三: 一 、 主张古文,反对骈文,倡导文道合一 所谓古文,是与句式整齐、讲究偶对的骈文相对而言。西汉文章以散行为主,东汉以后骈偶成分渐多,到南朝后期和初唐,臻于极致。 中唐时期这种风气依然如故,韩愈认为这种骈偶的形式有害于世用,故提倡恢复西汉、先秦的散行文体,故称“古文”。 倡导古文之原因 《答陈生书》:“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 《答李秀才书》:“然愈之所志于古道,不惟其辞好,好其道焉尔。” 《题欧阳生哀辞后》:“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于今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而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 此皆明言对古文的热爱以及何以热爱古文。 明道、传道:古文写作之目的 又称其写文章是为了明道、传道: “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争臣论》) 韩愈所说的道,是指由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以来世代相传的儒家之道,其内容既包括了自古流传下来的社会实践的生生之道,又包括了儒家的礼乐行政及伦理之道。而后者更是韩愈所重视的。 二、修辞立其诚,气盛而言宜,陈言之务去 1、修辞立其诚 《答李翊书》:“生所谓立言者是也。……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于古之立言者邪?…… 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答尉迟生书》:“夫所谓文者,必有诸其中,是故君子慎其实。实之美恶,其发也不揜。本深而根茂,形大而声宏,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昭晰者无疑,优游者有余。” 强调内在的德行修养为文章之本。 气盛言宜 2、 “气盛言宜” 《答李翊书》:“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韩愈的“气盛言宜”,是孟子养气说的继续。这里的“气”指的是作家创作前的精神状态,它不是纯物质的东西,而是象孟子所说的“配义与道”的“气”,即“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fcel58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