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教学目标
1、学会积极主动的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宝贵的思想启迪
2、学习作者独特的写作方法
3、培养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与思考的能力。
自读课文
1、听读、欣赏。纠正读音,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2、默读课文
自读技巧:不动笔墨不看书(眼到、口到、心到)快速(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自读要求:清理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背景
字词积累
训诫 耸立 迂回 凝视
啜泣 纳罕 瘦骨嶙 峋
心惊肉跳 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
jiè
s?ng
yū
níng
chuò
nà
lín xún
jīng
xuàn
yì
本文是叙事散文。
散文,是以紧凑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抒写、生动活泼的语言,把自然美、人情美、哲理美相融合,迅速、广泛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它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神不散’指立意明确,主题鲜明而集中。
文体解读
默读文章后回答下列问题
1、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费城
2、故事发生距今多久?
57年前
3、故事发生在当时的什么时间?
7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品析探究苑
品析探究1
4、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天气闷热,想找一些新的花样来玩。
5、“我”为什么拿不定主意?
因为8年来“我”一直有病,母亲叫“我”不要冒险。
6、爬上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两个孩子分别叫什么?
一共有6个小男孩。内德和杰利
7、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大约只有20米高;约为6.7米(因为小岩石架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的路程)
8、所有的孩子都爬到岩石架了吗?所有的孩子都爬到崖顶了吗?谁没到?
是的;不是;“我”
9、“我”在爬山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我”爬到岩石架上,上不去,下不来,陷于绝望、恐惧;小伙伴们都离“我”而去。
10、谁叫来了“我”的父亲?
杰利
11、“我”是怎样脱险的?
在父亲的指导和鼓励下顺利爬下悬崖。
12、“我”现在多少岁?
65岁
(当时是8岁,时隔57年,所以8+57=65)
1、文章一开头为什么要突出“闷热”?
正是因为天气闷热,所以才想到去悬崖上透透气,凉爽凉爽。
2、“八年来‘我’一直有病”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伏笔。说明为什么5个孩子都能爬上崖顶,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的岩石架,而且上不去,下不来,还吓得要死。
品析探究2
3、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先迈出左脚的一小步?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化整为零,给人以战胜艰险的信心。
5、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仅仅是爬下了几米高的石架,为什么还说“我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战胜恐惧,
顺利脱险。
4、末段说“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
这里的“前途茫茫”是指不知道怎样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5、“我”在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是什么?
学到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它告诉“我”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
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人生经验,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
品析探究3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文中的人物特点,对人物做出合理的评判,从中有所感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孩子的路终究要靠自己去走,总靠别人扶,不是长久之计。父亲指导儿子独立走下来,恰恰是让儿子经过这种历练增加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在我们的生活中,家长、老师其实也给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趣制标识校园行》小学二年级劳动教育PPT课件.pptx VIP
- 天润乳业的营运能力分析.docx
- (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Section A(1a-1d)课件.pptx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doc VIP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pdf VIP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课件(2024年春季版).pptx
- 论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与学习效率的认识.doc
- 传统文化体验活动非遗漆扇-团建拓展家庭日方案.pptx VIP
- 农村办丧事歌曲100首歌名.pdf
- 大数据导论配套教材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pptx
文档评论(0)